近日,隨著林廓北路最后一段道路結構層的路面瀝青攤鋪工作完成,拉薩市12條道路提升工程進入尾聲,該項目涉及改造的所有道路均已恢復通車。那么,這個歷經183天的道路提升工程究竟帶來了哪些改變?目前,不少人行道內的工程仍在繼續,這些工程的目的是什么呢?隨著記者的鏡頭,讓我們一起探訪道路提升工程完工后,城市面貌發生了哪些變化。
“路終于修好了,道路環境看著確實比之前好了許多。”家住北京中路的陳先生告訴記者,以前的北京中路路面看似平整,但實際上凹凸不平,還有不少細小裂縫。每到下雨天,路兩邊容易積水,還會堆積小石子,給行人帶來不便。“雖然我不太了解提升工程的作用,但如今路面修得很好,環境也肉眼可見地變好了。”陳先生說。
分布于城市地下的排水管網,如同城市的“毛細血管”,是維系城市生態環境和民生幸福的重要設施。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地下排水管網作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面臨老化、承載力不足等問題。中鐵十一局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陳佳林介紹,此次道路提升工程對北京西路至北京中路、林廓西路至林廓北路的路段進行了改造,將原先的雨污合流排水系統改造為雨污分流排水系統。“改成雨污分流后,就將雨水和污水完全分開,雨水排到河道中,減輕污水處理廠壓力。污水則直接排到污水處理廠,進行合規專業的處理,避免污染水源。”陳佳林說。江蘇路、朵森格路、林廓東路等路段根據城市發展需求,新建了大型排水管網。“排水管網雖然并不起眼,但如果不進行提升和有效改造,可能引發城市內澇、水資源污染、影響城市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等問題。”陳佳林說。
除了改造地下排水管網,此工程還對其中10條道路的人行道鋪設透水磚。透水磚有良好的透水性,可以將雨水迅速排放到地下,補充地下水資源。該項目通過提升地下排水管網和實踐海綿城市理念,為拉薩市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統,有效提高了城市的防澇能力。
“雖然路面的工程結束了,但為什么四處的人行道還在挖呢?人行道是在修什么?”面對市民的疑問,陳佳林表示,人行道還剩余一些收邊收口工作,但剩余的工作量不大,也不會占據太大的空間。除此之外,本項目還包括對改造的12條道路范圍內的電力遷改入地以及電箱入院入綠等工作。強電入地即將電力線從地面轉移到地下進行布設。電纜埋入地下后,能消除空中隱患,美化城市景觀。電箱入綠即將12條道路改造提升項目范圍內的部分電箱轉移到綠化帶中。這些工作不僅能讓出人行道的空間,便利了市民的出行,還能減少城市景觀的視覺污染,讓城市環境更加美觀。城市管網改造的背后,是城市規劃建設理念的更新,也是地下排水管網改造技術的迭代。經過6個月的加班加點,項目即將如期完成。陳佳林表示,該項目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市民的支持和理解,更離不開各級單位的指導和幫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