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醫生吳元:潔白哈達見真情
在援藏前半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我又收到了康復患者獻來的哈達。他不會講普通話,用藏語告訴我的同事很感激我們。我在感動的同時也在沉思,在高原上還有多少這樣的患者需要我們真情以待、盡心救治。
得益于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政策,我在半年前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啟了我的援藏征程。
在西藏工作的半年里,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對“缺醫少藥”的無奈。這里的醫療設備短缺,甚至缺乏一些常用的診斷、治療設備,直接導致很多工作無法開展。
面對這種情況,我在向醫院申請添置設備的同時,著手開展一些能夠獨立操作、不依賴設備的醫療救治工作。目前,我們應對白內障、青光眼、角膜病、眼整形、眼外傷和眼腫瘤等疾病的醫療工作順利進行,十余項新技術都是在自治區人民醫院首次開展的,真正做到了“大病不出藏”。
為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我堅持每周兩次參與門診,培養本地醫生。在門診過程中,我對跟診醫生進行現場教學,教授他們正確的治療方案和理念,提升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在工作中,我保持小心翼翼的工作態度,最大限度地保證臨床安全。
我們醫院的患者覆蓋了全區各市地,很多原本要轉往內地的病人都被推薦到我們科室就診。我多次對科室同事提出嚴格要求,要求不得以任何理由將我們有能力治療的病人轉走,患者千辛萬苦來到拉薩尋醫求藥,十分不易,我們要盡全力去幫助他們。隨著各項醫療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援藏醫療隊收到了患者贈送的錦旗、哈達等。(作者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 記者 常川 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武漢援藏醫生成為當地“口碑醫生”
今年3月底,陳德明在乃東區結巴完小給學生體檢本人供圖西藏自治區山南市乃東區的47個村,早已在武漢市援藏醫生陳德明心里劃下一本生動的地圖,兩年前的7月,他來到乃東,和援藏的同事們建起乃東區人民醫院,他攻克一個個疑難病例...[詳細] -
湖北援藏干部梅方超:為藏區留下帶不走的好醫術
參加援藏只有三年,如何讓工作有成效還能長效?他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西藏山南市曲松縣人民醫院,一提起湖北援藏干部梅方超,同事們一致評價:有本領、敢擔當、靠得住。[詳細] -
西藏兩名脊柱側彎患兒成功接受矯正手術
7月27日,由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北京協和醫院、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及強生醫療共同舉辦的西藏脊柱側彎患兒救助公益項目“青松計劃”在拉薩正式啟動。[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