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軒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澎湃熱潮中,改革強音響徹神州,奮進力量凝聚共識,實干行動擘畫新篇。為生動展現新時代統一戰線成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使命擔當,與黨同心、與國同行的赤誠情懷,統戰新語開設“話改革 建新功”專欄,反映統一戰線成員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思考與實踐,共抒助力改革、建功時代心聲。敬請關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并重申“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釋放出了怎樣的信號?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這傳遞出了怎樣的信心?把“大寫意”轉化為“施工圖”,民營企業應該如何發揮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就此分享了思考和感受。
堅定信心走向未來 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徐冠巨表示,民營企業因改革開放而生。當前浙江民營經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節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勝利召開令人振奮、鼓舞人心。
徐冠巨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描繪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并創造性提出科學方法和有效路徑,為民營企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在他看來,這反映出黨和政府對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
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活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源泉之一,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推動強國建設、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力量。
今年2月,黨中央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了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強烈信號。談及參會感受,徐冠巨懷著激動的心情說:“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我們民營企業,這次民營企業座談會是在關鍵時期召開的關鍵會議,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是我們民營經濟迎來的又一個春天。”
勇挑重擔主動作為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環境,中國企業要邁向世界一流,更加需要民營企業發揚持續創業創新、努力奮斗、有家國情懷的企業家精神,勇挑重擔、主動作為。
面對新的形勢,《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部署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任務和方向。
在徐冠巨看來,在未來一段時期,僅追求規模增長的方式已經走不通了,浙江的民營企業要在世界經濟舞臺上與國際一流企業同臺競技,要有世界一流的治理模式、機制和技術水平。民營企業將堅定按照黨中央精神,努力發展新科技、服務新產業、打造新平臺、激活新主體。
在發展新科技方面,徐冠巨表示,一方面將應用好AR等數字技術提升管理、工藝和科技水平等,一方面將持續開發新技術。
近年來,徐冠巨帶領企業全面推進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向著世界一流企業邁進。尤其是近三年保持年復合增速50%的科技投入和30%的創新投資,涌現出一系列創新成果,如稀土橡膠成為行業典范,無氟抗芯吸劑實現首創,精草銨膦實現生物法技術原創,生物基材料等新興領域也初步布局。
新科技的應用離不開新平臺的賦能。徐冠巨表示,從公路港到已建設成型的傳化科技城,再到正在建設的謝徑安·傳化農創村,企業通過創新平臺模式,實現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協同,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徐冠巨表示,還將在新主體上發力,重視人的發展,持續改善企業隊伍結構,讓員工成長發展、精神面貌等實現新的突破,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弘揚“四千精神” 與時代同步 與國家同頻
“我們這一代人很幸運,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成就于改革開放的好年代。”在徐冠巨看來,個人和企業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從家庭小作坊,發展為今天的多元化、多品牌、全球化的現代產業集團,離不開黨的好政策。
徐冠巨坦言,回想創業之初白手起家,只能從資金需求少、技術門檻低的化工起步,后來做物流、做農業、做生物都是主動選擇。“黨和國家要求指引到哪里,我們就把事業發展到哪里,努力做‘國家鼓勵的、社會需要的、企業能做的’事業。”
在發展企業的同時,徐冠巨也堅持做好黨建工作,創業39年來,探索并實踐“目標一致、組織一體、工作協同”的黨建和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科學治理模式,努力把黨組織的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發展勝勢,實現“黨建強、發展強”。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面向未來,徐冠巨滿懷信心,他表示,將進一步弘揚浙商“四千精神”,牢牢錨定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不放松,堅定迎接挑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變革創新,積極擁抱AI時代,勇攀科技高峰。“我們將在過去的基礎上繼續發展,為國家發展貢獻新智慧與新力量,和廣大民營企業一起創造民營經濟新的輝煌。”
(徐冠巨,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