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軒語: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在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澎湃熱潮中,改革強音響徹神州,奮進力量凝聚共識,實干行動擘畫新篇。為生動展現新時代統一戰線成員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使命擔當,與黨同心、與國同行的赤誠情懷,統戰新語開設“話改革 建新功”專欄,反映統一戰線成員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思考與實踐,共抒助力改革、建功時代心聲。敬請關注!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努力為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等多作貢獻。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舉世矚目,被認為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之一。作為該產業發展的參與者、見證者、推動者,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重慶市工商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表示,將扎根行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汽車強國建設。
“民企造高端智能電動車”顯市場信心和發展氣魄
近年來,不斷有民營企業進入造車賽道,并各自取得不俗成績。亦有互聯網企業、手機制造商等“跨界”造車,為行業帶來活力與發展動力。
對于這些現象,張興海認為,這充分表明,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進一步釋放了市場活力,推動中國大步進入汽車社會。正是對市場有信心、對發展有預期,進入造車“賽道”的民營企業才會越來越多。國家壯大民營經濟的決心大,民企就有更大的氣魄造出高端智能電動汽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張興海認為,有力的政策支持讓民企造車得以高質量發展。
“好的政策是陽光,讓民營企業鼓足信心,敢闖敢干;讓民營企業家堅定信心辦好企業,回報社會。”張興海認為,改革開放激發了經濟活力,中國汽車工業、民營企業才有成長發展的土壤。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不竭動力與活力,民營企業敢“創”敢干,具有相當多的優良品質。特別是今年2月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進一步為實現民營汽車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身為民營企業主體一員,我總結為一個字——‘干’。”張興海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大有可為。未來,作為享受了改革紅利的民營企業,賽力斯集團決心和其他企業一起緊抓機遇,共同做大市場。
創新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繼續快速增長,年產銷首次突破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是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在張興海看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完全符合新質生產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三大特征。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需要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張興海說,發展新質生產力首先要從市場和用戶需求出發,緊密結合行業、地方、自身的發展實際,立足主業扎根苦干、創新巧干,夯實根基才能有實力、有選擇地去探索新產業、新模式。同時,決不能忽視、放棄傳統產業,不能一哄而上。當企業找到成長新動能時,也要統籌兼顧發展與安全,積極穩妥地做好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和未來產業培育。
此外,張興海認為,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實現突破性、領先式發展,必須緊跟國家戰略,把創新驅動作為改革的首要任務。
助力可持續發展,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量首次突破200萬輛,助力綠色交通、綠色貿易發展。乘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的東風,中國企業布局全球市場,用戶遍布全球,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扎實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張興海認為,這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講,意義十分重大。
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走在世界前列,產業優勢、技術優勢、成本優勢凸顯。張興海表示,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各國能源轉型需求迫切的背景下,中國車企需要大步“走出去”,尋找更廣闊市場空間,依托規模、成本、技術優勢,更加自信地開拓海外市場。
張興海認為,在這一過程中,民營車企可以持續打開成長空間,充分利用全球化的人才、技術和市場資源,更高效、更優質地服務全球用戶。
(張興海,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重慶市工商聯主席,賽力斯集團董事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