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隊”集結待命,守住大清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天津8月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北方多地洪水之下,作為九河下梢的天津備受關注,其中,對大清河的關注度更高。
8月7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大清河風平浪靜,河堤上卻是一片繁忙。在各個點位上都有巡堤人員,他們走著走著就蹲下來,查看一下是否存在險情;大貨車不斷駛入堤壩旁的公路,運送防洪物資;還有一些人在加固堤壩。截至目前,大清河北堤筑土后壩高程7米,長6.8公里;南堤壩筑土后高程7米,長7.72公里。
根據天津市水務局的消息,目前,大清河每天保持5011萬立方米的下泄水量,向獨流減河泄洪。從北到南,天津市多條河道出現洪水逐步入境的情況,伴隨而來的可能是,一些河流的個別薄弱堤段、堤防可能出現滲漏、跌窩、管涌等險情。
保衛大清河河堤的任務艱巨。據天津市水務局消息,8月7日下午,東淀蓄滯洪區水位已與大清河河道水位持平,大清河高水位狀態仍將持續。
中國安能現場指揮員趙俊磊是從3天前來到這里“守堤”的。他說,負責巡堤的人分成了25個小組,每個小組24小時不間斷地守著各自負責的幾百米堤壩,隨時查看水位變化,穿堤建筑物是否有異常,背水面是否有崩塌、泄漏,堤壩邊坡位移情況如何……
8月5日,在巡堤時,趙俊磊與救援人員在臺頭鎮建設村北大堤發現了兩處堤后坡滲水險情,他們立即采取了“反濾圍井、反濾溝槽、導流溝槽、黏土拋填”等方法,成功排除了險情。據統計,截至7日8時,像這樣的情況他們處理了15處。趙俊磊說,這類問題越早發現越好,可以第一時間采取科學的處置方法,“確保把險情遏制在萌芽狀態,防止險情擴大。”
為守住河堤,8月6日,中國安能將工程、測量、推挖裝運及特種操作等240名專業人員,以及機械化橋、打樁船、動力舟橋、水下無人船、三維掃描儀等170臺套專業裝備全部前置到大清河臺頭鎮、獨流鎮段集結待命。他們的到來,增強了當地救援的信心。隨后,天津市靜海區應急管理局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寫道:“抗洪搶險國家隊來了,我們就踏實了。”
截至發稿時,巡堤發現的滲水、塌陷等險情都得到了及時處理,巡堤等工作在有序進行。
今日零時起,天津市靜海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對東淀蓄滯洪區內臺頭鎮全域實施交通管制,除保障車輛外,嚴禁其他車輛和人員進入。記者在現場看到,臺頭鎮的街道上幾乎都是貼著救援標志的車輛,老百姓已經撤離。
高溫之下,加上河堤上濕度較大,不少巡堤人員的皮膚出現紅疹等情況,但每個人都只想堅守在一線,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盡全力守住河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