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業牽動大民生。看似是處理垃圾清運、設施維修的“瑣事”,實則是關乎居民幸福感的“要事”。
近年來,阿里地區噶爾縣獅泉河鎮森格社區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主動推進物業入駐社區,在實踐中蹚出了一條共融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路徑,讓“小區事”變成了“大家事”。
社區先從調研摸底入手,選定退休二區作為首批試點,在推動成立業主委員會的同時,與阿里地區阿瓊多人力資源物業服務公司達成合作,構建起以社區大黨委為核心,依托警格與網格治理體系,整合物業與聯戶長服務力量的服務矩陣。同時,“社區大黨委—網格黨組織—樓院黨支部(黨小組)”三級組織鏈條同步搭建,社區“兩委”、業委會、物業、民警多方聯動的議事管理模式就此成型。
“以前生活中遇到問題,總感覺沒人能及時對接,各方面職責劃分不夠清晰,想盡快解決挺不容易的。”回憶過往的居住情況,社區居民石曲頗有感觸,“以前小區里經常出現垃圾清理不及時、車輛亂停亂放等情況,外人進出也沒法規范管理,這些事兒給我們的日常起居帶來了不少困擾。”
自從物業入駐社區后,這一局面得到了徹底扭轉。居民再有訴求,社區工作人員與物業第一時間聯動響應、合力支招,問題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就如近期,針對居民集中反映的環境與秩序問題,社區與物業多次商量,一起琢磨對策、梳理辦法,很快敲定以“智慧化”破局。
如今走進退休二區,221個電子監控設備覆蓋6萬余平方米的小區,10臺道閘系統規范車輛進出,60處劃定停車位與60個標識標牌讓秩序一目了然,還有專職保潔員定期清掃,讓小區環境常新。
更貼心的是,社區還聯合移動、電力等部門,研發出集人臉識別、信息核驗、異常報警于一體的“掌上社區”平臺,風險隱患實時監測,平安建設更有保障。
這些變化,居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自從有了智慧物業,安全感滿滿,幸福感也跟著提上來了!”石曲笑著說。
解決了“硬設施”,更要做好“軟服務”。社區黨委始終把暢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放在心上,聚焦以“治理通”換“人心通”,創新推出微互動、微管理、微服務、微宣傳、微防范等“五個微”志愿服務活動。黨員志愿者、聯戶長、網格員、物業人員擰成一股繩,多渠道收集居民訴求,還完善了物業管理服務評議機制。
如今在森格社區,物業從“服務提供者”真正變成了社區治理的“合伙人”,社區與物業定期開聯席會已成常態,社區大小事務都擺到桌面上一起商量。
“勁兒往一處使,才能把社區管好,實現合作共贏。”阿里地區阿瓊多人力資源物業服務公司總經理米瑪旺堆的這番話,正是森格社區黨建賦能物業、把基層治理做到居民心坎上的真實寫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