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積極在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下稱“黃南州”)探索產業創新、醫療升級與教育提質等協作幫扶模式,引領津青全面合作發展新篇章。
近日,由天津援青指揮部主辦的“真情跨山海建功新黃南”主題媒體采訪團走進青海黃南州,深入了解津青兩地攜手并進、共謀發展的實踐成效。
2010年以來,天津在對口援青方面已累計投入超15億元資金,在人才、教育、醫療、民生等多個領域持續加大支援力度,推動黃南州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融合。
在醫療方面,集醫、教、研為一體的三級乙等綜合醫院黃南州人民醫院在天津幫扶工作下,建設黃南州全科醫師培訓基地等12個項目,援助核磁、CT等大型醫療設備14臺,搭建了醫院遠程會診中心等14個信息系統。
此外,由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與黃南州人民醫院合作共建的高原特色醫學研究所,實現了黃南州醫學科研“零”的突破。作為青海6州首個醫療科研單位,其研究內容包括地方病、高原病、流行病學等,致力于推動“健康黃南”建設,提升醫療水平,滿足高原民眾醫療需求。
截至目前,天津市與青海省衛生健康委已聯合選派五批共60人次援青醫療專家至黃南州人民醫院進行援助。黃南州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李增志接受中新網采訪時指出,此舉措成效顯著,通過與援青專家建立一對一帶教模式,深度培育了54名當地醫療骨干,全面提升了醫院的醫療技術、服務能力、管理效率及患者就診條件。
在教育方面,天津市累計投入教育援青資金超2億元,實施中小學教學生活設施提升、幼兒園基礎設施改善等多個援建項目。先后援派近200名教師來黃南州支教幫扶,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黃南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助理講師才讓卓瑪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天津在2022年撥款億元專項資金支持黃南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升級,并聯合天津四所院校精準幫扶,使其成為青海省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職業院校之一。
學校積極響應市場需求,積極增設電商、康復治療等熱門專業,在此過程中,先后有6位來自天津的教師分別在計算機、生態、電子商務等重點專業實施“一校包一專業”的幫扶模式,為這些關鍵領域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深度。
才讓卓瑪表示,依托讓學生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強化“賽教融合”,提升綜合能力,其綜合就業率超75%,而特色專業如民間工藝的就業率高達95%以上。在此基礎上,學校繼續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拓寬旅游、汽修等專業學生的實踐就業路徑。
此外,在鄉村振興方面,天津助力尖扎縣德吉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成功轉型為青海省鄉村振興的典范,項目融合了特色農業、光伏等多業發展。
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土地230畝,分別用于苗木、藏茶種植及農事體驗園,增強集體經濟,提升村民收入。此外,為251戶搬遷戶安裝屋頂光伏,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預計每戶年增收5000元左右,全村年增收125萬元,同時促進就業。最后結合生態、旅游等多領域開發崗位,直接就業352人,并鼓勵村民經營農家樂、特色餐飲,實現家門口就業與增收。
如今,德吉村被授予“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這一系列舉措不僅確保了村民“搬得出、穩得住”,更通過多元化產業發展路徑助力其“能致富”,展現了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結合。
據悉,自2010年天津開展對口支援青海黃南州以來,先后五批近400人次干部到黃南州長期工作,在產業合作、醫教幫扶、鄉村振興等方面貢獻天津智慧與天津力量。
天津援青指揮部總指揮裴治表示,將持續堅持“黃南所需、天津所能”進行精準幫扶,在數據、人才、民生、醫教、文旅等多領域發力,打造天津援青升級版,助力黃南州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