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隧道盡頭,仿佛若有光,穿行數百米,眼前豁然開朗……這并非陶淵明筆下的虛幻,而是一處深藏在川西高原的現實桃花源。
要想前往色龍村,就先要穿過一條長度800多米、繪著壁畫的隧道,猶如穿越時空之門。隨著眼前的光孔越變越大,置身光亮的瞬間,一個被群山環抱的靜美村落就映入了眼簾。

圖為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孔玉鄉的色龍村 攝影:王妍丹
色龍村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孔玉鄉,藏語意為“金色的峽谷”。村莊三面青山合抱,一側是懸崖峭壁,另一側往山谷里延伸。雪山之下,白天的色龍,云霧漂浮在山腰,牛群慵懶穿行林間,數百只頑猴會經常下山來“光顧”村里的整片農田。夜晚,靜謐的村莊就被燈火點亮,如星河點點。
山門初開,秘境新生
“交通靠走,生產靠吼。”這是多年前色龍村的真實寫照。以前,村民們進出村要翻越險峻陡峭的山路,走在懸崖道上,出山一趟就要耗費幾個小時。轉機發生在2014年,當地修通了長875米的隧道和配套通村公路,將幾個小時的山路縮短為十幾分鐘的車程。

圖為色龍村內建筑上的壁畫,生動描繪了色龍村所處的特殊地理條件,右邊的盤山公路蜿蜒通過隧道之后而有左邊的“桃花源” 攝影:王妍丹
這條隧道不僅是生命通道,更是致富之路。交通的便捷將這個藏匿深山的村莊帶入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快車道”,色龍村在2014年被評為了四川省特色民族村寨,2016年被評為了全國特色民族村寨。
全村保留了村莊原貌,對32戶藏式古寨進行風貌改造,新建了停車場、人工湖、民宿等設施。在這里看不見一根電線桿,因為全村“五線下地”。房屋和道路邊都種樹栽花,村容村貌更顯世外桃源般的優雅閑適。

圖為色龍村保存良好并進行民宿改造的傳統民居,土石結構較為獨特 攝影:王妍丹
“我們的房屋建筑都是土石結構,基本每一棟房屋的建設周期都在幾十年以上,目前為止都保存完好。”孔玉鄉副鄉長王波介紹說,“村里的民風淳樸,各民族融居在一起,大家非常熱情好客,凡是從門前過的都要叫進來喝茶。”

圖為色龍村民宿周邊的打卡牌,在雪山和秋葉的映襯下吸引著游客打卡拍照 攝影:王妍丹
在色龍村,游客們的生活真正慢了下來。坐在民宿的露臺上,感受著高原陽光的溫暖,看光影在山間移動,主人家的酥油茶香氣在空氣中飄散,火塘里煨著的土豆散發著焦香,夜晚鍋莊舞的歌聲在山谷間回蕩。時間在這里失去了緊迫感,生活回歸到最本真的狀態。
打造詩意棲居,桃源迎來新發展
2020年,色龍村開始種植芍藥,面積達到了200余畝。每年五月,絢爛的芍藥花海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游客前來賞花留影。芍藥花期的旅游熱潮,為村莊帶來了可觀的旅游服務收益。

圖為最早種植芍藥時,色龍村的花海 來源:當地供圖
王波跟記者介紹道,因芍藥花期短,種植幾年后根莖還會破壞土壤,所以從今年開始,色龍村開始改種玫瑰。預計滿園的玫瑰將在明年夏天迎來首次盛花期,花期將近半年。而玫瑰種植可以帶動的產業鏈還包括廠家制作精油、花茶等產品,玫瑰經濟在這里能夠很好地落地生根。

圖為色龍村打造的“懸崖”風格的民宿景觀 攝影:王妍丹
隨著旅游業的繁榮,色龍村的民宿產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村里的民宿各具特色,有的保留了傳統藏寨的結構,厚重而溫暖;有的設計了270度落地窗,將山色云影盡收眼底,游客們居住后的體驗反饋較好。旅游的發展也吸引了不少大學生返鄉創業,實現了“在家門口掙錢”的愿望。

圖為當地百姓閑適地坐在木石板上眺望著成片孕育的花苗地 來源:當地供圖
“與其在外打拼,不如回到我的‘桃花源’。”王波表示這已經成為了本村年輕人們的真實心聲。今年色龍村的游客接待量達到了兩萬人次左右,集體增收達到200多萬元。隨著通村公路繼續拓寬和省道的提升改造,王波說色龍村在下一步還將繼續完善基礎設施,“計劃下一周期游客接待量能達到6萬人,人數能夠翻三倍。”

圖為色龍村天然融為一體的建筑和環境景觀 攝影:王妍丹
離開色龍村時,車輛行駛的窗外正是那片連貫的玫瑰田地,玫瑰苗木茁壯生長,正在預示著明年夏季一片燦爛的花海。(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妍丹 陳浩力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