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截至10月31日,定日6.8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所有需重建和維修加固的民房已全部建成并交付,實現了群眾當年受災、當年入住新房。珠峰腳下,一幢幢藏式新居鱗次櫛比,屋頂五星紅旗迎風招展;村道寬廣整潔,道路兩側路燈明亮。推門而入,酥油茶飄香,歌聲、笑聲、祝福聲此起彼伏——這是2025年深秋受災群眾迎來的嶄新生活。
老黨員達桑:輪椅上的守望
10月30日,記者走進日喀則市拉孜縣拉孜鎮措布村,見證了老黨員達桑一家搬入新居的溫馨場景。“今天是我搬入新家的第三天!”在新居客廳里,嶄新的藏式卡墊、桌椅、藏式柜子等家具井然有序地擺放著,柜子上切瑪盒、中央代表團贈送的紀念品等排列得整整齊齊。桌上擺滿了水果、卡塞、酥油茶,處處彌漫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達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激動地分享著內心的喜悅。

圖為措布村局部

圖為達桑在接受記者采訪

圖為達桑的愛人正向記者展示自家的淋浴設施,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圖為達桑家的新房子
達桑曾是措布村的干部,十年前因干農活不慎摔倒導致行動不便,需要依靠輪椅出行,但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始終未改。“我很想為大家做點事,但現在身體情況不允許了。”坐在輪椅上的達桑語氣中帶著遺憾。在災后重建期間,他每天都堅持到工地,默默關注施工的每個細節。“我雖然幫不上忙,但要親眼看著房子建起來。工人們日夜趕工,用的材料都是頂好的,他們真的太辛苦了。”這份“全程見證”的堅守,正是這位老黨員表達責任與關切的深情方式。
生活中的達桑還是一位開明的“大家長”。他有一兒一女,女兒在家操持家務、照顧父母,女婿是蒙古族,兩人十年前在外打工時相識相愛。“我當時非常尊重孩子的決定,同意他們在我家共同生活。”如今,女婿不僅能說一口地道的拉孜話,生活習慣也完全融入了當地。
“我經常教育家人,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都要做好團結工作”達桑說,“只有這樣,生活才會越過越幸福。”他對孫輩們也寄予厚望,常常鼓勵他們“好好學習,以后的路才會更寬”。
達瓦吉拉:從擔憂到安心的新生
與達桑一樣喜遷新居的還有拉孜縣錫欽鄉朵瑪村的達瓦吉拉一家。據她介紹,他們家一個月前就搬入了新居。記者看到,她家的院子打理得干干凈凈,中間鋪著一條石板路作為行人通道。她打算在院子周圍種些花草,讓居住環境更加舒適。

圖為達瓦吉拉正在整理房間
回憶起地震時的情形,達瓦吉拉說:“我家的房子雖然沒塌,但也破損嚴重,基本無法居住。現在住上新房,我想感謝總書記、黨中央,還有所有參與災后重建的工作人員。”
“這次地震是我記憶中最嚴重的一次,”達瓦吉拉感慨地說,“經歷地震后,我對生活有了新的理解。當時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非常擔心他們吃不好、住不好。但黨和政府第一時間送來了帳篷、板房、食物和飲用水,連我自己沒想到的困難,黨中央都替我們考慮周全了。所以,我現在認為,認真過好當下的每一天就是最好的生活。面對大困難也不再那么害怕,畢竟我們身后有黨中央。”

圖為達瓦吉拉家的新房子

圖為達瓦吉拉家的新客廳
在黨的光輝照耀下,在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這片曾經受傷的土地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定日地震災區的群眾們用一張張幸福的笑臉,見證著這場世界屋脊上重建的奇跡,訴說著對美好新生活的無限憧憬。(中國西藏網 記者/次旦拉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