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7日,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6.8級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日喀則積極開展了災后恢復與重建工作。

圖為定日縣森嘎村

圖為災區群眾入住新家
人民至上,扛起重建的千鈞重擔
此次重建,共涉及7個縣、47個鄉鎮、486個村,任務極其繁重。重建民房2.2萬余戶,維修加固1.05萬余戶,總面積達416萬平方米。面對點多、線長、面廣的重建布局,以及高寒缺氧、地質復雜、有效施工期短等挑戰,日喀則上下將使命扛在肩上。震后第3天,重建的藍圖便開始繪制。3月初破土動工,6月初全面開工,截至目前,所有重建和維修加固的民房全部建成并交付鑰匙。這場與時間賽跑的“中國速度”,背后是134家企業、2600余名施工管理人員、6.1萬余名施工人員的日夜奮戰,以及市縣鄉村6600余名黨員干部的一線蹲守與保駕護航。
新舊蝶變,家園面貌煥然一新
災后重建,不僅是為群眾遮風擋雨的物理空間,更是一場關于生活與希望的重塑。
從“老房棲身”到“新居筑夢”,嶄新的門窗迎來了嶄新的生活。災區群眾口中說得最多的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對黨中央、對全國人民的深深感恩。這份跨越山河的關懷,化作了他們建設新家園、守護新生活的堅定信心。
災區面貌實現華麗蛻變。昔日的斷壁殘垣,已蛻變為安全穩固、功能齊全的宜居家園。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重建引入了“客廚臥分離”的現代居住理念,6種不同戶型避免了“千村一面”,既保留了傳統韻味,又融入了現代元素。配套完善的水、電、路、訊等設施,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這不僅僅是一場“物質的重建”,更是一場引領生活方式的“精神重塑”,群眾樂觀向上、自力更生的精神風貌,成為災區最動人的風景。
同心鑄魂,民族團結之花璀璨綻放
在這場重建硬仗中,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偉大精神得到了極致彰顯。
來自四川、甘肅、青海、云南等地的各民族的建設者,與當地干部群眾一道,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同托舉起災區的新家園。內地技術工人發揮“傳幫帶”作用,為當地培養了一批熟練工人,促進了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
重建過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群眾投工投勞,創收2.46億元,讓群眾在建設家園的過程中增強了獲得感、幸福感。這場轟轟烈烈的重建,讓災區各族群眾深刻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感情更加真摯。
淬煉升華,基層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災后重建是對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檢驗和錘煉。市縣鄉三級黨員干部在應急處突、系統謀劃、化解矛盾、服務群眾的一線,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黨旗在重建一線高高飄揚,黨員干部的身影出現在最艱苦、任務最重的地方,干群關系在并肩奮戰中變得更加緊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得到了決定性增強。
回顧這段重建歷程,我們深刻認識到,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根本保證,人民至上是力量源泉,民族團結是無堅不摧的巨大力量。如今,一個煥發新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樣板,正巍然屹立于世界屋脊,向世人訴說著一個關于堅韌、團結與重生的偉大故事。(中國西藏網 記者/次旦拉姆 供圖/日喀則市宣傳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