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石渠:抗“蟲癌”讓“太陽部落”重拾生命之光
中國西藏網訊 石渠縣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邊陲,地處川、青、藏三?。▍^)結合部,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因日照時間長、陽光充沛,被稱作“太陽部落”。然而,這里也是中國包蟲病疫情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當地百姓飽受“蟲癌”之苦。
包蟲病又稱棘球蚴病,是一種因感染棘球絳蟲的幼蟲而導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多發于高山草甸地區和牧區及半農半牧區,是導致我國西部農牧區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包蟲病重流行區,而石渠縣又是“重中之重”。據2012年全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石渠縣,包蟲病全縣人群患病率高達12.09%,顯著高于全國流行區平均水平(0.24%),成為當地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重要原因,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條件的改善。
2015年11月,國家衛生計生委(現為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統戰部、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等13部門聯合四川省委、省政府共同啟動四川省甘孜州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在該縣開展了為期5年的試點工作。
如今,5年過去了,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014年,石渠縣蝦扎鎮蝦扎二村的尼瑪拉姆經人群B超篩查診斷為肝包蟲病。當時拉姆因家庭貧困等原因在當地采取對癥治療。2016年5月,通過再次集中B超篩查,診斷其包蟲病灶已增大至12.0*13.3cm,肝臟AE液化伴空洞,因病灶太大,失去了最佳手術時機,要延緩生命和提升生活質量,只有采取肝移植手術。但肝移植手術風險高、費用昂貴,拉姆再次放棄手術治療機會,選擇保守治療。多年來,她一直飽受病痛的折磨,失去勞動力,其丈夫也因為需要照顧病人,由全勞動力變成半勞動力,只能利用照顧之余打些零散小工維持生活,使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2017年,尼瑪拉姆被納入包蟲病防治項目救治對象,前往華西醫院接受外科自體肝移植手術治療。這次手術費用共計116872.04元,其中防治項目補助25000元,醫保報銷84874.14元,民政部門救助6000元,最終尼瑪拉姆個人僅須支付997.9元。如今,尼瑪拉姆術后恢復良好,恢復了勞動力,能夠上山挖蟲草、采藥材,家庭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已脫貧奔小康。

圖為尼瑪拉姆包蟲病術前術后對比
像尼瑪拉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通過此次試點工作,以石渠為重點的甘孜州包蟲病綜合防治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效。2020年8月,石渠縣包蟲病綜合防治試點終期評估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經過多年實踐形成的包蟲病綜合防治“兩抓四管六結合”的石渠模式,受到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和專家們的關注,2017年起陸續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廣泛推廣。(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藝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中藏藥,青海醫藥制造的“金名片”
藏醫在青海省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公元6世紀,青海地區的藏醫就可以進行精巧的眼科手術;18世紀初,青海就出現了藏醫藥傳承教育機構“曼巴扎倉”(藏醫學院)……[詳細] -
愛心護航,藏航送集體手術患者回昌都
9月7日清晨,重慶江北機場迎來了11名特殊的輪椅旅客。他們全都是不久前集體在北京接受完膝、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良好,準備搭乘西藏航空TV9908航班返回故鄉昌都。[詳細] -
西藏藏醫藥專家:傳承創新藏醫藥信心更堅定
近日,藏醫院骨科主任扎西次仁表示,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使其傳承創新傳統藏醫藥信心更堅定,“在我退休前,要帶出一支高水平的藏醫藥科研團隊。”[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