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醫藥專家:傳承創新藏醫藥信心更堅定
“西藏自治區藏醫院(簡稱“藏醫院”)骨科從1994年成立,到如今掛牌中國國家級重點專科、國家級重點學科,處于相關學科建設和臨床研究的優勢地位,與國家對民族醫學的大力扶持分不開。”近日,藏醫院骨科主任扎西次仁表示,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使其傳承創新傳統藏醫藥信心更堅定,“在我退休前,要帶出一支高水平的藏醫藥科研團隊。”

圖為9月2日,扎西次仁(右)為藏醫院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中新社記者 張偉 攝
扎西次仁說,作為中國傳統醫藥的一部分,得益于從中央到西藏地方在人才培養、資金扶持等方面的持續投入,藏醫藥在古籍整理、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藏藥研究等領域取得了可喜成就,特別是現代醫學科研思路和方法的廣泛應用,促進并推動了藏醫藥現代化、藏醫學術發展。
“藏醫診療、病理檢測等也需科學數據支撐進行辯證論治,與時俱進形成現代藏醫理論體系,從而為更多人所接受。”從1986年入職藏醫院起,扎西次仁曾被選派到中國中醫科學院骨傷科研究所、望京醫院、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處學習交流,“科技不專屬于西醫或中(藏)醫任何一家,只要能為人類服務就要兼收并蓄。”

圖為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骨科在臨床應用中創新改進的部分傳統醫療器械。 中新社記者 張偉 攝
在國家項目的支持下,扎西次仁帶領科研團隊對藏醫創傷學中的正骨法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進,并在臨床實踐中結合生物力學、運動醫學和分子材料學系統,總結出一套適用于各類骨折的治療方法,并且制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150種藏醫骨傷疾病的診療標準,其編寫出版的《藏醫四肢解剖圖解》獲得2019年中國民族醫藥協會民族醫藥著作獎一等獎。
隨著科研能力的快速提升,藏醫院從一家臨床醫院轉變為研究型醫院,相繼掛牌中國三級甲等藏醫醫院、國家中醫(藏醫)臨床研究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中醫醫療單位倫理審查體系認證機構。
德慶白珍是藏醫院肝病科主任,她完成的《藏醫催瀉療法治療黃疸型肝炎臨床研究》課題獲得西藏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這項特色診療方法已在西藏全區推廣。
“從醫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1997年藏醫院肝病科成立,藏醫催瀉療法面臨失傳,德慶白珍專程到西藏那曲找一位精通該療法的老藏醫學藝半年,隨后邀請專家開展相關課題研究,并進行診療技術培訓,讓傳統藏醫煥發時代之光。

圖為9月2日,德慶白珍(左)為其碩士研究生王青卓瑪講解藏草藥知識。趙延 攝
“現在各界都很重視藏醫藥發展,作為學術帶頭人和西藏藏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希望培養出更多的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德慶白珍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并重,要求學生對火療、涂擦、放血等藏醫特色診療的十八種技能都要掌握。
德慶白珍的碩士研究生王青卓瑪來自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讓我更直觀地了解和認識藏藥材,老師要求我和藏醫院的工作人員一起上山采藥,一有空就考我不同藏藥的藥性和藥理。”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與藏醫藥傳承有很深的關聯,動植物和礦物是藏藥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扎西次仁說,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到保護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這句話說到了藏醫藥從業者的心坎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動起來 健步走
9月5日上午,伴隨著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阿壩林老年文藝隊成員們跳起歡快的《吉祥熱巴》,由西藏自治區體育局主辦的2020年環拉魯濕地健步走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拉薩舉行。[詳細] -
醫療對口支援助力高原醫學發展
西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西藏大學黨委書記尼瑪次仁向四川大學長期以來對西藏教育衛生事業給予的大力幫助和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詳細] -
山東醫療專家在西藏日喀則開展義診
當日起,山東省醫療衛生專家在西藏日喀則市開展以“魯藏一家親,共圓健康夢”為主題的義診活動,為當地小兒先心病患者、小兒先天腹部畸形患者、白內障患者等進行義診。[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