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援藏助力藏族群眾口腔健康
“我終于可以吃風干肉了,并且看起來年輕了不少。”在修復完全口義齒后,57歲的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曲宗村群眾旦增曲達欣喜地一遍遍照著鏡子,“我42歲時牙就掉光了,從那時起,別說風干肉,連花生米都沒法吃,每天就小心翼翼地吃點糌粑。我發自心底地感謝援藏親人們,他們讓我獲得了新生。”

李毅萍(左一)與修復完成全口義齒的旦增曲達合影。受訪者供圖
旦增曲達是湖南醫療援藏隊在山南開展口腔義診的受益者。2019年7月進藏后,湖南醫療援藏隊員、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學)院口腔專家李毅萍到山南市藏醫醫院工作。在工作中,李毅萍發現,由于缺乏口腔護理知識,當地群眾普遍存在牙齒磨損嚴重等問題,很多兒童四顆“六齡牙”萌出兩年后全部患齲(蟲牙),有些20多歲的年輕人一感覺牙痛就選擇拔牙,中老年人缺牙情況嚴重。
“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如果牙不好,會大大降低群眾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李毅萍說,“藏族群眾有愛吃風干肉的習慣。我們調研時發現,有些群眾因為牙齒不行最后干脆放棄了這個習慣,作為口腔醫生我聽到之后很難受,就想著為藏族群眾做點力所能及的事。”為此,李毅萍多方籌集資金、設備和相關醫療耗材,聯系內地專家組建口腔義齒修復團隊,免費為當地多位老黨員、困難群眾等進行全口義齒修復。
截至目前,在援藏工作隊支持下,李毅萍已經將8項新技術、新項目、新療法引入對口支援的山南市藏醫醫院,大幅提升了醫院針對口腔類疾病的整體服務水平,編寫了《笑贏于齒》口腔科普藏漢讀物,組織口腔科普進校園活動,制作藏漢口腔科普健康手冊,給學生宣講口腔衛生科普知識,免費為130多名適齡兒童進行窩溝封閉防齲治療等一系列健牙護齒活動。
考慮到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在李毅萍推動下,由湖南援藏工作隊發起、旨在聚焦山南群眾口腔健康的“山南市口腔疾病防治援藏項目”日前正式啟動。項目由中南大學湘雅口腔醫(學)院具體對接,將從抽樣調查、免費救治等七個方面幫助當地破解口腔疾病防治難題。
這七個方面具體為:一是在貢嘎等四縣以抽樣方式調查口腔疾病防治知識普及、口腔健康狀況水平,開展口腔疾病篩查。二是遴選適合的患者開展免費救治。三是編印健康宣教資料,組織專家到社區、農村、學校開展科普講座。四是通過省幫院、院幫科、師帶徒等方式進行人才培養,提升當地口腔疾病診療水平。五是在當地舉辦培訓班,同時選派當地口腔醫生到內地進修學習。六是持續協調湖南省愛心企業加大愛心捐贈。七是定期會商,建立湖南省口腔專科對口支援山南的長效機制。
“有援藏工作隊的指導,有后方派出單位的大力支持,相信這個項目的施行一定能給這里的群眾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口腔醫療服務。”李毅萍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尼瑪:“生命禁區”成功救治危重癥新生兒
尼瑪縣,位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市西北部。地處羌塘草原的尼瑪縣,平均海拔4800米左右,年平均氣溫在-4℃以下,常被人們稱為“生命禁區”。[詳細] -
甘南藏區發展藏醫藥特色診療惠民生
近年來,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大力發展藏醫藥特色診療服務,構建完善藏醫醫療服務網絡,同時通過提高藏醫藥報銷比例等方式,有效減輕患者就醫負擔,受到農牧民群眾歡迎。[詳細] -
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智慧醫療“顯神通”
隨著5G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醫院、智慧醫療成為了新的熱點,正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