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陶制品。

曲珠正在制作黑陶制品。

黑陶制品。
在藏東高原的群山之間,昌都市察雅縣如一顆溫潤的明珠,孕育著一門流傳千年的古老技藝——察雅黑陶制作。在古代,察雅黑陶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在現代,它更是古人智慧的見證。而如今,它不僅是藏東文化的鮮活載體,更是帶動鄉親增收、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紐帶。讓我們一起走進黑陶的世界,探索黑陶這項特色技藝的傳承與發展。
傳承創新
黑陶走向廣闊市場
當瀾滄江畔的第一縷陽光升起,察雅黑陶的燒制也伴隨著裊裊炊煙開啟。在察雅縣礦植物顏料有限公司,工匠們埋頭制作,特色非遺在工人們手底下的摩挲中無聲傳承。
此時,察雅黑陶制作第七代傳承人曲珠開啟了一天的教學與制作,揉泥、起坯、修坯……在曲珠的熟練操作下,一件雕花茶杯模型在曲珠的手中生成?!耙患谔债a品從選土開始,任何一步都要經過細細打磨才能呈現出好的效果。”曲珠介紹,接下來,這件黑陶茶杯還需要經過再修坯、晾干、燒制等步驟,才會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察雅縣礦植物顏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的黑陶制作工坊。在該公司產品展示區,一件件精美的黑陶制品整齊陳列擺放,茶具、鍋、碗、擺件……這些在傳統技藝上又加以創新的黑陶產品,既堅守了千年傳承的“老規矩”,又融入新時代的“新想法”,似在無聲訴說著察雅黑陶在時代浪潮中的傳承。這樣的黑陶在當地深受歡迎,讓當地人對其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無論是盛放酥油、青稞,還是作為擺件,都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自然的敬畏。
傳統技藝唯有經得起市場檢驗、獲得專業認可,才能真正站穩腳跟。為此,曲珠帶著親手制作的黑陶,參加了各類文化賽事與交流活動,用實力為這門手藝贏得榮譽。今年昌都市舉辦的“紅色昌都 振興奮進”文化產品大賽中,察雅黑陶憑借精湛的工藝、獨特的藏式風格,斬獲第一名的佳績;2017年,拉薩市文化和旅游局、西藏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辦的非遺技藝展演與文創大賽中,察雅黑陶得到了專家學者與業界同仁的高度認可;2019年察雅黑陶制作技藝成功入選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4年再次順利晉升為昌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標志著這門古老技藝正式進入規范化保護與傳承的新階段。
如今,察雅黑陶已不再是藏東高原的“小眾手藝”,而是成為了代表昌都文化、西藏非遺的特色名片,產品不僅在昌都各縣區熱銷,更成為許多單位文化禮品、陳列展品的首選。不少游客會把黑陶當作紀念品,帶往全國各地,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匠心獨運
獨樹一幟顯特色
黑陶究竟有何獨特之處?曲珠介紹,其實答案就藏在“選材、工藝、設計”三個核心環節里。從選材到成品,要經過數十道工序,每一步都離不開“匠心”二字?!斑@是技藝的精髓,是我當年從師父群培那里學到的‘秘訣’,如今我也毫無保留地傳給我的學生們?!?/p>
藏東高原獨特的地理環境,為黑陶制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察雅境內富含礦物質的紅黏土,質地細膩、黏性極強,能讓陶坯在燒制后呈現出溫潤的墨黑色澤,這也是察雅黑陶最鮮明的標識之一。曲珠介紹說:“我們只選用察雅本地特有的紅黏土,這種泥土富含鐵、錳等礦物質,是黑陶呈現墨黑色澤的關鍵?!?/p>
察雅黑陶與其他陶罐的最大區別除了原材料的選取以外,還體現在獨特的制作工藝上。傳統黑陶多為簡約的罐、壺、碗等形制,圖案以簡單的弦紋、水波紋為主,體現了藏族文化中“崇尚自然、簡約質樸”的審美?!霸谛聲r代,傳統技藝要想走進年輕人的生活,必須在設計上創新?!鼻檎f,為此,其結合現代生活需求與審美趨勢,對黑陶的外形、圖案進行了大膽改良。
外形上,黑陶制作保留了藏式器物的圓潤線條與古樸質感,同時增加了更多實用形式——適合泡茶的茶壺、適合收納的儲物罐等,讓黑陶從“觀賞品”變成“日用品”。針對現代家居風格,設計了小巧精致的桌面擺件、壁掛裝飾等,滿足不同場景的使用需求。
在圖案設計上,黑陶制作采用藏式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的模式。如傳統的青稞紋、藏文字符等圖案,通過簡化、變形的方式呈現,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同時,又融入了察雅本地的山水風光、民俗風情,比如將金沙江、業拉山等元素繪于罐身,讓黑陶成為承載地域文化的“移動名片”。
功能性的創新讓黑陶產品更具有實用性。制作茶具時,通過調整陶土配比與燒制溫度,讓黑陶茶具具有更好的保溫性與透氣性,泡出的茶口感更佳。餐具制作上,增加了防滑設計,更加適合現代家庭使用。這種“傳統工藝+現代功能”的創新,讓察雅黑陶在眾多陶罐中獨樹一幟,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
技藝變“錢景”
帶動增收惠民生
在漫長的時光淬煉中,察雅黑陶制作技藝歷經沉淀與完善,也隨著非遺保護意識的提升和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這門古老技藝逐漸走出深巷、走進大眾視野。催生出“技藝傳承-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讓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蓬勃生機。
2019年,曲珠牽頭成立察雅縣礦植物顏料有限公司,彼時團隊僅有5人,如今時光流轉至2025年,公司已發展成為帶動當地就業的重要平臺,吸引了23名員工在此扎根。這些員工大多來自察雅本地,此前沒有固定工作。加入公司后,他們從篩土、和泥等最基礎的工序學起,在系統的技藝培訓中穩步成長,僅需3-4個月便能獨立完成簡單的黑陶制作,一步步實現從“門外漢”到“手藝人”的蛻變。
公司實行“按勞計酬”的薪酬制度,為員工提供了穩定的收入保障。這份“家門口”的可觀收入,讓員工們穩穩撐起了家庭的幸福生活?!耙郧霸诩曳N地,收入沒著落,現在在公司做黑陶,不僅學到了一門手藝,每個月還有固定工資,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作為曲珠的第一批學生,扎西如今已能獨立設計制作復雜的黑陶茶具,月薪穩定在5000元,他的感慨道出了所有員工的心聲。這些扎根鄉土的手藝人,不僅用雙手改變了自身生活,更因對這門技藝的熱愛與堅守,成為察雅黑陶傳承路上的重要力量。
“傳承技藝的最終目的,是讓它在保留技藝的同時能夠惠及更多人??粗絹碓蕉嗟娜送ㄟ^制作黑陶實現就業、增加收入,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曲珠的話語,道出了非遺傳承的初心與溫度。
察雅黑陶的蓬勃發展,不僅直接帶動了本地就業,更產生了強大的產業輻射效應,間接推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繁榮。由于制作黑陶需要的黏土、草木灰等原料,都需從本地采購,帶動了周邊農戶的收入;產品包裝、運輸等環節,也與本地商家建立了長期合作,形成了“原料采購-生產制作-產品銷售”的本土化產業鏈。此外,隨著察雅黑陶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游客慕名來到察雅,參觀黑陶制作過程、學習傳統技藝,為當地文旅產業注入了新活力,助力地方經濟多元發展。
薪火相傳
創新發展向未來
傳承是技藝的根基,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一門技藝的生命力,不在于其歷史有多悠久,而在于能否一代代傳承下去、在時代發展中“活”起來。這些年,在堅守察雅黑陶傳統工藝核心的基礎上,傳承人曲珠始終將“培養傳承人、創新發展路徑”作為核心任務,不斷探索創新方向,讓這門古老手藝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努力推動察雅黑陶在新時代走得更遠、更穩。
為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熱愛察雅黑陶制作技藝,曲珠走進當地的中小學、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公益培訓課程。課堂上,當學生們親手觸摸陶土,看著一塊普通的泥土在自己手中逐步轉變為精美的陶罐時,臉上都洋溢著難以掩飾的興奮與自豪?!耙郧坝X得非遺離我們很遠,沒想到黑陶制作這么有趣,不僅能學到手藝,還能了解到我們藏族的傳統文化。”不少參加培訓的學生紛紛發出這樣的感慨。
在傳承過程中,曲珠十分注重“師徒相授、口傳心授”的傳統模式。除了傳授制作技藝,他還會向學生講述察雅黑陶背后的文化故事與制作理念,讓學生們不僅學會“怎么做”,更能明白“為什么這么做”。例如,篩土時所需的耐心、塑形時必備的專注、燒制時應有的堅守,通過這些細節的傳遞,讓察雅黑陶所承載的工匠精神與文化內涵,也能隨著技藝一同一代代傳承下去。
察雅黑陶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察雅黑陶申報非遺的過程中,察雅縣文化和旅游局給予了專業指導,助力完善傳承體系,積極搭建交流展示平臺,組織參與各類文化展會,有效提高了察雅黑陶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未來,察雅縣計劃打造黑陶非遺體驗基地。通過建設展示館、制作工坊,讓游客既能參觀黑陶制作的完整過程、深入了解非遺,又能親手體驗黑陶制作,從而形成“文化展示+體驗互動+產品銷售”的文旅融合模式。
作為察雅黑陶的傳承人,曲珠始終堅信,這門古老的手藝不僅是古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更是走向未來的底氣。在不久的將來,察雅黑陶有望成為西藏非遺的標志性品牌之一,逐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讓更多人了解藏東高原獨特的文化魅力,讓這門擁有千年歷史的技藝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圖由察雅縣融媒體中心提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