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林芝雅尼國家濕地公園。西藏日報記者 洛桑 攝
11月18日,自治區水利廳召開西藏自治區“十四五”水利發展成就及河湖管護成效新聞發布會,自治區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安興國、西曲分別介紹了“十四五”期間全區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及河湖管護工作成效。發布會全面展現了五年來西藏水利在規劃完善、項目建設、民生保障、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為高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水安全屏障。
“十四五”以來,自治區水利綜合保障能力實現全方位提升。規劃體系持續完善是重要基礎,雅魯藏布江流域綜合規劃獲批,90條流域綜合規劃中63條完成批復,《西藏水網建設規劃》等一系列專項規劃相繼印發,構建起覆蓋全面、銜接有序的水利發展頂層設計。
重點項目建設成為核心支撐,截至目前已落實水利投資403.38億元,預計2025年底將達423.09億元,較“十三五”增加91.28億元,是“十四五”規劃投資的2.5倍。拉洛工程、湘河水利樞紐等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帕孜水利樞紐成功截流,旁多引水工程加快推進,累計新增水庫總庫容5.88億立方米、供水能力1.99億立方米。這些工程不僅保障了川藏鐵路、清潔能源建設等重大戰略的涉水需求,更構建起“供水、灌溉、生態、防洪”多元效益體系,旁多水利樞紐每年為拉薩提供1.3億立方米用水,拉洛工程使區域林草覆蓋率從10%提升至53.1%。
民生水利保障成果豐碩,農村供水“3+1”模式全面推廣,74個縣(區)實現農村供水縣域統管,累計投入49.58億元實施4002處供水工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68.7%,較“十三五”提升4.7個百分點,128萬群眾飲水條件顯著改善。農田水利建設同步推進,有效灌溉面積達426.18萬畝,為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水利安全防線不斷加固,投入28.34億元實施水庫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1-5級江河堤防達標率超90%,通過建立五級“包保”責任制、開展跨流域聯合調度演練、升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等舉措,成功應對多輪災害風險,守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在河湖管護方面,西藏以河湖長制為總抓手,實現了江河湖泊水質常年優良、河湖健康率100%的亮眼成績。1.47萬名河湖長與5.67萬名水生態崗位人員協同履職,構建起黨政主導、多方聯動的責任體系,與青海、四川、云南簽訂跨界河流聯防聯控協議,形成流域治理合力。630個河湖完成管理范圍劃定,289個河湖編制岸線保護規劃,重要河湖岸線保護區、保留區比例超80%,“河湖長+檢察長+警長”機制常態化運行,累計整治“四亂”問題218個、遙感圖斑問題1814個。河道采砂管理全面規范,通過出臺管理辦法、開展專項整治、推廣電子證照等舉措,關停不規范砂場380個,查處非法采砂95起,實現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的良性平衡。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入實施,2024年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23.3%和58%,完成20個縣(區)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創建12家自治區級節水型企業。幸福河湖建設亮點紛呈,累計建成3個國家級、75個自治區級、153個市級幸福河湖,通過守護生態本底、突出民生屬性、融合文化內涵、堅持系統治理,讓“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美好愿景在高原變為現實。得益于這些成效,西藏河湖長制工作2020年—2022年連續三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原河湖處被授予“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下一步,西藏將持續貫徹新時代治水思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水利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加快幸福河湖建設,守護好“世界屋脊”和“亞洲水塔”,為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水安全與生態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