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報道】
光明日報編輯部:
前不久,在幾位同學的推薦下,我讀了貴報報道《扎根西部,新時代學子這樣選擇!》。從那以后,我每天都追著看系列報道……
我從小在家鄉河北長大,很早就樹立了一個志向:去最能發揮自我價值的地方,做利國利民的事業。
2020年從天津大學碩士畢業時,我便首選去西部就業,然而陰差陽錯間沒能如愿。不承想,就在2020年下半年,我就職的公司派人去產業援疆,驚喜之下,我立即站了出來。此后,作為項目一線負責人,我在新疆于田待了近一年時間。
調研、投資、立項……這一年里,我每天都在忙,也每天都收獲著溫暖與感動。當地政府是那樣尊重人才,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我們的衣食住行;工作中結交的維吾爾族兄弟是那樣仗義,聽說我病了,連夜奔跑幾公里送來藥品;就連街邊商販也是那樣熱情,知道我們是來援疆的,就總是遞過來各色干果:“隨便吃嘛阿達西,不要錢”……
2023年,我作為引進人才來到西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工作。
在這里,我又一次感受到了西部對人才的真情厚愛!總有同事對你噓寒問暖,總有前輩對你耐心傳帶,總有領導帶你實踐歷練……2023年我因病住院,單位領導、同事輪番照顧我,更有一位藏族病友的母親,包攬了為我做飯、送飯、洗碗、打水的幾乎所有活計。每當我表達感謝,她都會說:“你從那么遠的地方來幫助西藏,我為你做些順帶手的事,還不應該嗎?”
2024年,經單位批準,我來到日喀則市下轄嘎拉鄉嘎拉夏村駐村。嘎拉鄉緊鄰不丹,平均海拔4501米,屬于典型的邊境農牧鄉。
在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支點,真正融入了農牧民的生活中。他們的熱情足以融化冰霜!在這種氛圍里,我全心全意努力工作,在當地干部無私幫助下,漸漸學會了和群眾打交道的方法,積累了基層治理的經驗。
不久前,定日縣發生地震。當天,我們就在群眾協助下完成地震受災情況排查;第二天,農牧民群眾便自發為震區捐款捐物,短短幾個小時,大家捐獻的羊肉、糌粑、飲料就堆滿了村委會大院……
走在這片壯闊無垠的土地上,我常會感慨:多少援藏先輩傾盡全力,才換來西藏的今非昔比?我們走在前人鋪好的路上,怎能不握緊手里的接力棒……
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0屆畢業生、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辦公廳干部 胡彥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