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致富路子才能過上好日子
時令已經立冬,但是在河南省開封市杞縣張寨村地頭,卻是一片豐收景象:紫紅的茄子、脆生生的小青菜、綠油油的香菜,在暖棚內旺盛生長。“每天都能采摘,而且賣得快、價錢高。”張寨村村民王玉祥說,這種反季節蔬菜供不應求,一個暖棚每年能收入兩萬多元。
正是在開封市生態環境局的幫扶下,曾經貧困的張寨村,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走訪農戶,知村情、解民意
張寨村是杞縣沙沃鄉的典型貧困村,在開封市生態環境局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張寨村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改善了村容村貌、解決了產業難題、增加了農民收入,村民實實在在享受到扶貧成果。2019年,張寨村退出貧困村。
張寨村的發展變化來之不易,駐村工作隊隊長唐志杰深有感受。
“剛駐村時,黨員干部沒有干勁兒,有些貧困戶還住著危房,問題很多。”唐志杰說,“這問題那問題,說到底是思想問題。思想認識上不去,張寨村就摘不了‘窮’帽子。”
唐志杰駐村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訪全村所有農戶,知村情、解民意。立足實際,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商議決定,從解決村民操心事、煩心事入手,讓村民看到變化,堅定信心,逐步改變張寨村的落后面貌。
駐村工作隊多方協調推動,拓寬村里破舊狹窄的道路,將土路改建成水泥路,并栽上行道樹、裝上路燈;爭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資金,為全村建設下水道,將全村危房進行了翻修,并通過推進“廁所革命”,將全村旱廁改成水沖廁;開展消費扶貧,幫助村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并爭取胡蘿卜種植扶持資金,擴大村集體收入;將村里廢棄坑塘填平,建設村文化廣場,豐富村民業余文化生活;開展“六一”關愛留守兒童活動,為全村的留守兒童購置書包文具及服裝;組織全村黨員到蘭考縣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組織村小學師生參觀市博物館、開闊眼界……
從村民到黨員,從物質幫扶到精神幫扶,駐村工作隊的一系列舉措,讓張寨村舊貌換新顏。看到變化的村民精氣神重新煥發,黨員干部參與村集體事務的積極性也明顯提高。
“有困難我們黨員干部帶頭向前沖”
脫貧戶張高峰,父親殘疾、母親重病不堪勞作,哥哥去世、嫂子改嫁,他還要照顧侄女,一家4口人靠著幾畝薄田討生計,日子過得緊巴巴。感覺生活沒盼頭的張高峰,情緒非常低落。
在駐村工作隊開展的黨員幫扶活動中,村里黨員干部主動輪流做張高峰的思想工作,通過政府貼息貸款幫他養起羊,還享受到養殖補貼。隨著養殖規模不斷壯大,去年張高峰養羊收入幾萬元。越過越好的張高峰,對生活又有了盼頭。
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將村民的心攏到了一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越來越強。“過去很多黨員都是‘悶葫蘆’,對村里的事兒‘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現在,大家集體觀念強了,有困難我們黨員干部帶頭向前沖。”張寨村黨支部副書記陳德啟說。
趁熱打鐵,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協商,立足張寨村種植產業優勢,通過落實金融扶持政策、組織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幫助貧困戶搞起茄子、青菜等大棚種植,貧困戶很快有了穩定收入。在此基礎上,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由當地政府提供保潔、綠化、護路等公益性崗位,財政出資入股大蒜倉儲、華藝鋁業等項目,讓貧困戶收入有了更多保障。
在扶貧工作中,駐村工作隊還結合實際分類施策,全村100人享受低保政策,8人享受特困供養,30人享受殘疾生活補貼,18人享受殘疾人護理補貼,30人享受教育政策補貼,25人享受醫療報補,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
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是脫貧攻堅制勝的關鍵
扶貧成效好不好,群眾最有發言權。70多歲的脫貧戶劉寶平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脫貧前,他與老伴兒靠著3畝2分地每年有一萬元左右收入;脫貧后,種田有收入,入股蔬菜大棚有收入,且參與公益性崗位服務有補貼,一年下來,他與老伴兒有3萬多元收入。
“真心感謝黨、感謝政府,老了老了,還享受到這么多照顧,真的是難以用語言表達。”劉寶平逢人就夸黨和政府的政策好。
政策幫扶、產業扶持,讓村民們的心更踏實。“駐村工作隊精準幫扶,改變了張寨村兩代人的生活。”“有政策撐腰,要脫貧,更要致富。”“聽黨話、跟黨走,肯定能致富。”類似的話,張寨村村民常掛在嘴邊,也更激發了工作隊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張寨村的實踐表明,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是脫貧攻堅制勝的關鍵。要扣準這一環,對于扶貧工作者來說,既要帶著責任扶真貧,又要帶著感情真扶貧,不僅要做實做細做全扶貧工作,更要切實為貧困人員做好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保障,使外在幫扶與貧困人員內在需求相呼應,激發貧困人員戰勝困難、擺脫貧困的信心與決心。”開封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建宏說,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駐村工作隊將結合張寨村的實際,找準張寨村致富路子,帶領村民過上更好的日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