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長出光伏電站,耕地保護不是一句空話
作者:龍之朱
據央視財經報道,湖北省安陸市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產糧大縣,然而記者在該市木梓鄉發現,當地2019年耗資800多萬元建起高標準農田,2021年起卻被用來建設光伏電站。該市洑水鎮同樣有大面積連片光伏項目。此外,湖北孝昌縣多個鄉鎮,也動輒占用基本農田數千畝建設光伏電站。在產糧的農田里來回折騰,當地百姓既心酸又無奈。
剛剛耗費數百萬資金建設田間道路、興修灌溉與排水工程,建起高標準農田,轉頭卻又原地上馬光伏發電項目,這樣的操作不僅造成了巨額涉農資金的浪費,也涉嫌非法占用基本農田,令人憤怒。
那么,為何湖北這些地方如此來回折騰,居然能夠一路綠燈占地建光伏站?梳理相關信息可知,當地占用基本農田建設光伏,有如下路徑。
其一,通過層層施壓,迫使農民出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據木梓鄉村民反映,他們被占的都是好糧田,并不樂意出讓土地,但架不住村里三番五次動員,只能就范。
其二,偷換概念,將基本農田置換成土地,再把一般土地說成基本農田。據報道,針對記者的疑問,安陸市國土資源部門工作人員一口咬定光伏項目占用的不是基本農田;孝昌縣國土資源部門工作人員則透露,是縣里找省里,把光伏占用的基本農田調出來,再把別的地方調成基本農田。
其三,重新包裝,把光伏項目包裝成“農光互補”的光伏發電項目,騙取支持。據披露,搞了光伏的農田已不適合耕種,之前畝產稻谷一千四五百斤,現在一畝田只能收300斤。所謂“農光互補”不過是一種“障眼法”,或許瞞不住種地的農民,但對于上級往往有著很大的欺騙性。
所有這些“花招”,看似五花八門,實則仍與地方行政有著很大關系,或者說,正是因為地方政府亂作為,無視國家政策和法律法規,才導致種種亂象出現,坑害了農民,也讓光伏產業變了味、走了板。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基本農田是老百姓的“吃飯田”“保命田”,禁止以任何方式占用永久基本農田。而相關部門也出臺了相應規定,強調光伏方陣用地不得占用耕地。
當然,作為一種新能源、新產業,各地積極支持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并無問題,但是,法律有底線,政策有紅線。一個產業若想健康發展,必須守法行事,同時守住底線和紅線,絕對不能恣意而為,更不能違反國家法律。
對于此類浪費國家資金、威脅耕地安全的做法,當地應該啟動更高層級的調查,徹查此類事件中的政府失察、部門失職,要本著對農民、對國家、對未來負責任的態度,糾正突破耕地保護紅線的違法行為。
同時,也要舉一反三,查一查其他地方有沒有類似的情形,該整改的整改,該問責的問責,堅決遏制亂占耕地的行為,為子孫后代守好“飯碗田”。
耕地保護從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久久為功的大事,不能受到任何“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沖擊,也不能時軟時硬、來回折騰,更不能明目張膽坑蒙拐騙,欺上瞞下,隨意侵占寶貴的耕地。(龍之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