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街區不能只做“外地人”生意
作者:姜天驕
大唐不夜城、寬窄巷子、正定古城……近些年,可體驗、可娛樂、可消費的文化街區持續火爆。這里的一磚一瓦、一店一鋪承載著城市文化,濃縮著城市個性,徜徉其間,更容易生發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坐在古樸秀麗的寬窄巷子品茗和在商業綜合體喝一杯咖啡,體驗感是完全不同的;在大唐不夜城觀看表演后,會毫不猶豫地購買一件大唐IP的文創產品,這種樂趣也是去電商平臺“搜同款”不能替代的。正因如此,文化街區不僅是城市旅游的亮麗名片,也成為促進消費的重要場景。
城市打造文化街區,靠文化感和場景感吸引游客慕名而來,激發游客購物熱情,盡顯文旅商融合發展的潛力。不過,有一種現象值得關注:一提起某某街區,往往是游客心向往之,本地人卻不以為意。這其中,既有本地人對熟悉事物的“審美疲勞”,也有部分街區只注重做“外地人”生意,導致缺乏持續吸引力的尷尬現實。實際上,如今游客對旅游產品、模式的需求也在發生改變,不再熱衷傳統景點,而更喜歡體驗城市原貌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化場景。因此,文化街區不應只打造成吸引外來游客的景點,更應該努力成為當地居民休閑娛樂的目的地。
迭代升級的內容是流量密碼。大唐不夜城之所以長紅不敗,就是因為有不斷推陳出新的文化內容。從民俗薈萃的文化表演到近日火爆網絡的《盛唐密盒》問答節目,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一直是大唐不夜城保持高人氣、高熱度的重要原因。其實,無論是本地生活還是發展旅游產業,都需要文化娛樂賦能助力。文化街區那份獨特的體驗感是普通商業街區無法比擬的。
豐富多元的業態是活力之源。一些人氣較高的文化街區匯聚老字號、主題酒店、特色書店等商業業態,把文旅體驗外化為美食、文創等具體可感的真實產品,把熙攘的人流轉化為實在的“商流”,讓文化街區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引擎。文化街區引入商業業態,不妨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切莫忽略和漠視本地居民這一重要客源,要注重發展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共享的現代業態,促進文化街區消費體驗擁有持久吸引力。
彰顯特色,各美其美才是文化街區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目前有部分文化街區商業氣息越來越重,低質量、同質化的小吃、特產、文創漫天要價,導致游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本地人更是避之不及。如果文化街區為了追求商業利益而變成千街一面、討價還價的商業場所,無異于自降身價,自毀前程。城市發展文化街區,要更多考慮如何凸顯特色文化,打造典型的文化符號和元素。只有充分挖掘當地文化資源,以文化賦能,創造獨特的氛圍感,才能增強自身的吸引力,讓文化街區真正成為城市提升商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抓手。(姜天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