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路特變優化生產工藝 小成本換來大效益
“現在有些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行情又不好,我們必須要想辦法開源節流。”
“更換生產設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工人適應也需要一段時間,這些都是成本,咱都要考慮到。”
這樣的討論會在青島云路特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云路特變”)已經召開過很多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這家從事變壓器、整流器和電感器制造的企業,近兩年遇到不小的挑戰。
如何克服困難,贏得發展主動權?云路特變董事長郭剛在討論會上說:“創新才有出路,要凝聚整個公司的力量創新創效,不斷開拓新的降本項目和方法。我們從生產線的創新做起,以小成本換取大效益。”
生產成本怎樣降低,材料浪費如何減少,生產效率怎么提高……云路特變生產部負責人邱鵬在調研中發現,雖然有的企業生產流程高效,若完全照搬照抄,投入產出比未必理想,最重要的是要取長補短,自主設計適合本公司的生產流程。
針對車間各生產工序零碎分散,工人來回走動取料、取件浪費時間等問題,云路特變研發設計了適合公司需求的分體式流水線,即通過百米長的作業線,將繞線、浸漆、配線、組裝等各流程串聯起來。“整個流水線投入花費不到10萬元,而生產效率卻提升了20%。”邱鵬說。
嘗到技術創新的甜頭后,云路特變又繼續改進了一批生產設備,以提高生產效率。以配線工序為例,過去纏繞銅、鋁電磁線都需手工操作,一個工人平均每天可纏繞100組至150組電磁線,但人工纏繞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費。為此,云路特變經過多次試驗后,研發制作了一臺半自動化生產設備,每天可纏繞電磁線約1500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通過改進壓裝模具的生產工藝,使單個產品生產用時縮短近30分鐘。據了解,云路特變僅生產環節的改進創新不少于25項,推動生產成本降低20%。
除了生產線及生產設備的創新改進,云路特變還加快了新品研發的速度。今年以來,公司推出包括變頻器在內的近40款新產品。“新品開發不僅有利于我們拓展市場,更有利于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郭剛說,公司研發投入的比重正逐年增加,今年有望達到營銷總額的5%。
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扶持和幫助。就在前兩個月,云路特變遇到絕緣性材料“供貨荒”問題。“在我們多方尋找合適的供貨商時,正逢山東青島市即墨區藍村街道企業服務專班負責人王翠艷走訪企業,了解情況后,她隨即幫助我們尋找當地符合條件的原材料供貨商。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絕緣性材料供應問題得到解決。”郭剛說。
雖然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但云路特變仍不斷創新求變,堅持進行生產模式的改造、創新和轉型,加之當地政府部門的有力支持,生產經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截至目前,云路特變產值同比增長超過兩成,超額完成目標。“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強技術研發,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不斷拓展新的應用領域。”郭剛說。(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