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
2月29日,位于順義區張鎮的企業加工車間里,全部智能數字化加工設備正在趕制一批渦輪葉片,通過精密的打孔加工,保障渦輪葉片在航空發動機高達1800℃的高溫環境中保持高轉速運轉。
“可不要小看這巴掌大的葉片,它可以承受5輛小轎車的重量,并以每秒數百轉的速度作業。車間里的智能化加工設備要給葉片毛坯精準打孔,同時不損傷葉片中的每個‘毛細血管’,從而保障葉片在超高溫度下作業。”北京漢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飛航空科技”)總經理梅紹華向記者介紹,隨著航空業的恢復,今年公司的訂單大幅增加,預計比去年多七八成。去年,公司已新建成有200多臺先進電加工機床,采用數字化、數字孿生方法加工制造單晶渦輪葉片的無人加工制造工廠,目前正在訓練階段,預計今年可投入使用,屆時將實現每年8萬至10萬的葉片生產規模。
作為北京的民營企業之一,漢飛航空科技是順義提供服務包的企業,在企業規模持續擴大的過程中,享受到了北京對民營企業的支持政策。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針對民營企業的痛點難點問題,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推出一攬子政策舉措,以更大力度優化涉企服務,如深化“一件事”集成服務,用好12345企業服務熱線等機制,讓民營企業敢投資、能發展、得保護,將給漢飛航空科技在內的廣大民營企業帶來更貼心服務和更多實惠。
北京漢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打破封鎖 建成中國首條單晶渦輪葉片數字化加工生產線
在飛機的制造過程中,渦輪葉片的制造如同芯片一樣。因此,在行業內也有一個普遍的說法,航空發動機和燃汽輪機制造技術是“制造業皇冠”、“工業之花”,渦輪葉片則是“皇冠上的明珠”。
在飛機制造業領域,渦輪葉片是渦輪的主要零件,是新型航空發動機和燃汽輪機關鍵零件之一,由于渦輪葉片處在極高溫、極高轉速、復雜的交變載荷和巨大的壓力等極端條件下,對材料和制造工藝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導致加工制造難度極大。渦輪葉片如何大批量、高質量、高效率、高合格率和高一致性加工制造技術是世界性難題。
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我國航空發動機的制造受到了一定限制。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僅有100余人的漢飛航空科技發明了漢飛渦輪葉片自適應加工算法、數字孿生加工算法和等量加工(無余量)加工算法,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了航空發動機兩大核心技術和裝備:渦輪葉片氣膜孔自適應加工技術和裝備、整體葉盤微應力多軸復合加工技術和裝備。
2021年,漢飛航空科技投資2億元并研制出多軸電加工機床、數控系統、工業軟件、數據采集和三維建模系統,建成了中國第一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航發單晶渦輪葉片數字化加工制造生產線,產品合格率達99%以上,一舉打破了國際封鎖。
梅紹華表示,目前,企業已為我國多個新型號航空發動機和燃汽輪機進行了大批量、高質量、高效率、高成品率、高一致性地加工制造單晶渦輪葉片,產品合格率超98%,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下一步,漢飛航空科技還將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新質生產力引領高質量發展。
北京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指揮 原來40人鐵路檢測場景現在1人就能完成
30多年前,從國營單位辭職下海的林菁,來到海淀中關村創業,干起了電腦生意。后來,創業隊伍逐漸擴大,五個來自北航、北大的校友成立了公司,也頭一次把電腦設備送到了鐵路部門。第一次進入鐵路的通訊車間,林菁發現鐵路上的設備由于模擬線路損耗很大,再加上100多臺電傳打字機在同一個車間里,車間里的通訊員幾乎全部都在大嗓門喊。
“當時我們就想,這些設備能不能再優化一些,提高火車安全調度效率。”說到企業為什么注重創新,北京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訊飛鴻”)董事長林菁告訴記者,那時候,鐵路行業有很大需求,并且設備存在一定的代差,創業團隊就萌生出了聚焦鐵路領域研發先進設備的想法,也因此有了第一款產品——智能鐵路電報終端設備,之后又研發出了智能指揮調度設備。
多年來,林菁和合伙人一起創辦的企業,聚焦智能指揮調度全產業鏈解決方案,已經成為行業翹楚,并于2011年成功上市。如今,企業的核心業務涉及鐵路、軌道交通、國防、能源、政企、海關等行業,提供數字化、智能化運營解決方案,目前公司擁有29家參控股公司,員工1000余人,為全球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提供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
從小小的民營企業,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佳訊飛鴻促使鐵路的指揮調度系統發生了巨大改變,過去依靠人的經驗來指揮調度鐵路安全的時代被打破。
在佳訊飛鴻的展示大廳里,顯示著智慧指揮調度系統在多環節實現的細節。林菁介紹,過去在鐵路上有一個特殊的工種是巡道工,不論刮風下雨,這些工人都要雷打不動地敲擊鐵路軌道,以此來給軌道設施體檢,判斷鐵軌有無斷裂、螺絲是否松動等情況,后來有了攝像頭和軸溫探測器,巡道工就不需要人工敲打鐵軌,轉而被圖片檢測員替代,但這樣的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去完成,而且漏檢率特別高。通過企業研發的智慧化指揮調度系統,可以通過AI快速識別,識別率達到90%,原來靠40人來檢測的場景,現在只需要1個人就可以完成,極大地縮減了人力,提高了檢測效率。
目前,佳訊飛鴻已取得6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有技術,已注冊和被受理的專利276項,其中發明專利196項,擁有軟件著作權302項,獲評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隨著“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發展,佳訊飛鴻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已應用于埃及、尼日利亞、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古巴等國家的400多個鐵路、城軌車站及贊比亞機場項目,成為中國最大的鐵路領域調度數字化服務提供商、全球首列4G通信重載鐵路解決方案提供商。在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期間,公司緊急成立應急搶險工作組為當地鐵路應急通信提供保障。
海淀區發改委綜合科科長王倩表示,今年開年,海淀區集中發布了支持科技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發展等首批5項政策,釋放了開好局、促發展的強烈信號。為了更好服務企業,海淀區在公共資源配給方面,助力企業發展壯大,去年,溫泉鎮為佳訊飛鴻提供了人才公租房等資源。
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發展壯大得益于中國市場的開放,特別是對高科技民營企業的支持。最近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北京在高質量發展、促生新質生產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給企業帶來了很大信心。 ——北京佳訊飛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菁
新京報記者 耿子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