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加快完善海河、松花江、遼河流域防洪減災體系
中新網3月1日電 3月1日,國新辦就推進災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陳敏指出,2023年,我國江河洪水多發重發,7月底8月初,海河流域發生60年來最大流域性特大洪水,松花江流域部分支流發生超實測記錄洪水,防汛抗洪形勢異常復雜嚴峻,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會同省級人民政府,全力推進以京津冀等北方地區為重點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整體提升流域防洪能力。
一是抓緊修復水毀水利設施。去年汛后,為盡快恢復災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及時指導地方加快水毀損失核查,將蓄滯洪區運用補償資金及時全部發放到位,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溫暖過冬。按照國務院批復的《以京津冀為重點的華北地區災后恢復重建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規劃》,指導地方抓緊修復水毀水庫、河道、堤防、蓄滯洪區、農村供水、農田灌排、水文等水利設施。目前,重點水毀修復項目5542處,已修復4558處,確保2024年主汛期前高標準完成承擔防洪任務的水毀工程修復重建。
二是加快增發國債水利項目實施。充分利用中央財政增發國債資金,加快災后水利項目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商有關部門篩選項目,形成項目清單,分三個批次全部下達,并聯合水利部出臺2023年增發國債水利項目管理辦法,組織指導地方分類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工程開工、建設管理、投資計劃執行、工程質量安全、資金使用等全流程管理,確保水利項目建設進度符合要求。目前,已實施國債水利項目1488個,完成投資293.1億元,總體進展順利。
三是完善海河、松花江、遼河流域防洪減災體系。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全面加強京津冀等北方地區防洪排澇抗災基礎設施建設的有關要求,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堅持全流域一盤棋,統籌流域和區域,處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關系,針對流域防洪薄弱環節,加快流域防洪規劃修編和近期治理實施方案編制。京津冀為重點的海河流域,加快完善水庫、河道、堤防、蓄滯洪區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針對重點地區和重要基礎設施,合理建設外圍蓄洪分洪排洪工程,優化防洪格局。同時,加快構建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和數字孿生流域建設。
陳敏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地方全力以赴抓好災后水利建設工作,確保建成民心工程、優質工程、廉潔工程,加快補齊防洪工程體系短板,全面提升防洪減災能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