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加速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綜合交通體系
中新網北京2月26日電 (記者 呂少威)2024年北京市交通工作暨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領導小組會議26日召開。會議提出,北京將加速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地面公交為支撐、多種出行方式為補充,結構合理、銜接順暢、便捷有序的綜合交通體系。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北京將推進地面公交改革發展,加快停車設施建設,加強交通設施管理和重要節點擁堵治理,提高交通精細化管理水平,打造交通強國首都樣板。
北京將力爭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軌道車站換乘距離小于5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提升到88%,中心城區高峰時段平均道路交通指數力爭控制在6.0左右,城市交通安全、平穩、有序運行。
開通地鐵3號線一期等線路
北京明確“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發展思路,推動各種交通方式圍繞軌道布局優化、做好銜接,加強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補融合,引導形成“魚骨狀”交通結構。
推動軌道新線建設,開通地鐵3號線一期、12號線、昌平線南延一期剩余段3條(段)線路45.3公里。推進既有線網優化提升改造,加快地鐵13號線拆分、1號線支線、霍營微中心等建設,加強首都機場線服務城市通勤功能,完成10號線信號系統優化工程,加快開通大興線新宮站D口等出入口。推動市郊鐵路公交化運營,加快建設城市副中心線整體提升工程(北京西-良鄉)和東北環線等線路。
開通通醫、通游線路50條
北京推進軌道公交“兩網融合”。消減與軌道線路長距離重復及五環內長大公交線路30條、優化合并30條,增加連接軌道車站和社區的微循環線路不少于30條。縮短接駁換乘距離,實現全市軌道車站出入口換乘距離小于50米的公交站點占比提高至88%。推動地面公交轉型發展,針對老年人、游客、就醫等群體和公園、商圈、景點、博物館等重點區域,持續完善多樣化公交。在出行需求集中區域開通通醫、通游線路50條。
實施城市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推動慢行系統建設由核心區向外延伸推廣,推進8個慢行系統示范街道和回龍觀自行車專用路東拓等建設。推進軌道與慢行交通融合,倡導“騎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合理規劃地鐵站、居住小區周邊共享單車停車位,實現電子圍欄全覆蓋,提高接駁軌道的便利;繼續推動軌道交通站點和大客流公交站點周邊非機動車停放秩序整治,優化停放設施布局,互聯網租賃自行車車位比達到1:1,車輛全部采用高精度衛星定位,實現電子圍欄入欄管理。推進“水網、路網、綠網”融合,完成涼水河13.8公里巡河路慢行系統改造,在20處公園實施“減圍欄、促聯通”,建設20條林蔭路,實施300處立交橋垂直綠化,提升步行騎行舒適度。
開工建設國道335
北京強化跨區道路聯通。開工建設國道335,加快推進承平高速、石小路、長雙路等重點項目建設,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東六環入地改造項目具備通車條件,國道109新線高速建成通車。
加大次支路、斷頭路建設。城六區和通州區開工建設25條、建成13條次支路,進一步完善路網結構。打通西北旺南路、受壁街、通清路、柳村路4條“斷頭路”,進一步暢通道路微循環。
北京加快災后恢復重建。恢復重建類項目入汛前全部完成,基本恢復至災前水平,并通過設置防浪墻等措施提高薄弱路段防洪抗災標準;“三年提升類”項目全面啟動建設,重點在大石河、拒馬河溝域增補108新線高速和淶寶路新線高速,改“翻山越嶺”為“穿山越嶺”,構建西部山區“三橫三縱”主通道,提高路網抗災韌性。
強化市內重點地區快速聯系。統籌回天、城南等地區專項行動任務建設項目,完成北清路快速化提級改造、蘋果園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實現太平莊中街和望京西、通馬路、環球影城北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完工,加快推進安立路快速化改造等重點項目,更好服務重點地區經濟發展。
開展55處以上區級堵點治理
北京綜合施策,持續推進中心城區交通擁堵治理。統籌點線面整體推進,提升道路交通的運行效率。“點”上,針對常發擁堵點段,建立臺賬,分類施策,逐項銷號,完成20項市級疏堵工程和10個重要節點改造,開展55處以上區級堵點治理。“線”上,以三環內為重點持續實施公交專用道優化調整措施,優化BRT1號線等線路專用路權。
持續深化重點區域周邊交通綜合治理。“七站兩場”方面,建成朝陽站、豐臺站鐵路車站配套交通樞紐,持續優化火車站設施空間布局和接駁運力配置,提升轉換便利性。“學醫景商”方面,積極穩妥推動通學車擴大試點,加強通學車復合利用,提高運營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
加強機動車停車設施建設和管理。加大老舊廠房、低效樓宇改造為停車樓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新建園區同步配建停車樓。統籌疏解騰退空間等地上地下資源,新增停車位1.7萬個、共享停車位1萬個。推進五環路外地鐵站點規劃布局、建設停車場,提供駐車換乘軌道服務。
扎實做好城市副中心防堵工作。以提高既有設施運行效率為基礎,改造潞源北街-通懷路等7處交叉口,以點帶面緩解和預防區域交通擁堵。分階段推進智慧信控覆蓋通州全域;優化交通組織及流線,減少施工對交通運行的影響。加快推進九德路改建、運河東大街東延和姚家園路東延等工作,進一步提升交通承載力。
拓展自動駕駛應用
北京持續實施智慧交通三年行動計劃,以拓展自動駕駛應用為重點,推動鐵路樞紐、機場、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貨運行業等測試場景開放,實現600平方公里范圍示范應用。深入推進智慧調度,強化嚴重擁堵提前預警和重點日交通協同調度,實施分級分類應急響應,加強社會動員,引導市民合理規劃出行時間和方式。加快智慧信控建設,以路口機動車通行效率最優為原則,優化車道施劃和信號燈設置,完成1500余處老舊信號燈升級改造,新增接入1000處信號燈聯網,加快推進流量感知設備加裝,實現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重要路口智慧調度,提高通行效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