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力,從何而來? 揭秘摩洛哥足球獨特的發展之路
“這是一支擁有非洲球員的身體素質、歐洲球員的戰術素養的紀律部隊?!?2月11日凌晨,摩洛哥以1比0擊敗葡萄牙,打贏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1/4決賽,創造非洲球隊首次闖入世界杯四強的歷史之后,一位曾為女足球員的同行在朋友圈這樣說道。此話可謂一語中的,道出了摩洛哥能成為本屆世界杯最大“黑馬”的關鍵。那么這樣一支勁旅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呢?答案是:內外合力、逆向歸化。
逆向歸化非常另類
翻看摩洛哥對葡萄牙之役的11人首發名單,就會發現除了左后衛阿拉在其國內的卡薩布蘭卡維爾德俱樂部踢球之外,其余人都在海外效力,其中法甲3人、西甲3人,意甲、英超、比甲和土超各1人,也就是有8人在歐洲五大聯賽打拼,其中7人是雙重國籍。這完全是一支海外兵團,以歸化球員為主。有趣的是摩洛哥全隊26名球員,竟然有16人在海外出生。
其實,在本屆世界杯的831名參賽球員中,有多達137人是非本國出生的,歸化球員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在這個問題上摩洛哥不過是跟上潮流。可另類的是摩洛哥的歸化是球員從歐洲向故國流動,是一種逆向歸化,這就非常另類了。
像摩洛哥陣中名氣最大的齊耶赫,出生于荷蘭,擁有摩洛哥和荷蘭雙重國籍,他在英超豪門切爾西踢球,但他選擇代表摩洛哥出戰。當齊耶赫做出這樣的選擇時,當時的荷蘭國家隊助理教練巴斯滕稱他為“小傻子”。可如今“橙色軍團”已經打道回府,齊耶赫還將隨摩洛哥爭進決賽。與齊耶赫情況相同的還有該隊主力后衛馬茲拉維,本屆世界杯他已經4次首發,雖然對葡萄牙一戰其未能登場,但仍有機會。
摩洛哥種子+歐洲苗
由于摩洛哥隊的主體是“摩洛哥種子”在異地長出的“歐洲苗”,因此他們當然就具備非洲球員的身體素質和歐洲球員的戰術素養,集這兩項長處于一身。
看看摩洛哥眾將的身材吧!全隊最矮的是阿拉,身高1米76,最高的是中鋒恩內斯里和門將布努,都是1米92。1/4決賽的首發陣容平均身高近1米85,這樣的身材敢與任何一支歐洲球隊比肩,加上非洲球員天賦的肌肉類型和長跟腱,使得他們精壯彪悍奔跑能力極強,與葡萄牙人拼身體對抗他們只強不弱,比技術也不遑多讓,畢竟他們也是在歐洲足壇的強對抗中成長起來的。
雖然摩洛哥對葡萄牙一役首發陣容的總身價只有1.44億歐元,比對方的4.62億歐元差不少,但他們陣中也有大牌,像身價6000萬歐元的阿什拉夫在法甲霸主巴黎圣日耳曼踢球,馬茲拉維效力拜仁,阿格爾德代表英超西漢姆上陣。
況且高身價與強實力不完全畫等號,摩洛哥的8號右前衛奧納希效力于法甲目前的墊底隊昂熱,身價只有350萬歐元。在摩洛哥淘汰西班牙之后,對方主教練恩里克驚嘆:“摩洛哥的8號,很抱歉,我叫不出他的名字,踢得太好了!”這屆世界杯后,奧納希的身價恐怕會暴漲。
“讓天才回家”計劃
摩洛哥的逆向歸化現象并非憑空產生,而是該國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由于歷史的原因,摩洛哥人曾大量移民歐洲,其中以法國、荷蘭、比利時和西班牙較多,并在那里開枝散葉,這其中就涌現出不少人才。而這種現象在摩洛哥的鄰國阿爾及利亞也有,他們就從法國召回部分海外球員,并在2014年闖入世界杯淘汰賽。受此啟發,摩洛哥推出了一個“讓天才回家”計劃,由此他們踏上了成功之路。
于是,大量說英語、法語、荷蘭語的摩洛哥后裔歸來為國效力。
在逆向歸化的同時,摩洛哥還開始建立本土的青訓體系,按照其足協主席福齊·勒克賈提出的“三角理論”(足球硬件設施、人才和合格工作人員)來尋求發展。摩洛哥還花費7000萬美元,建立了一所足球學院。這里已經培養出了不少好苗子,阿格爾德、阿拉都是這里的青訓成果,這也是摩洛哥在本屆世界杯上本土球員比上屆多的原因。
摩洛哥足球近年來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國際足聯的稱贊,被譽為“足球人才的溫床”。摩洛哥已先后5次分別申辦1994年、1998年、2006年、2010年和2026年的世界杯,他們還將繼續申辦2030年世界杯。(羊城晚報記者 徐揚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