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催化劑為國內船舶尾氣處理補短板
記者3日從天津大學獲悉,該校環境學院劉慶嶺研究員科研團隊通過簡單易行的沉淀法,成功設計制備了基于氧化鉻的新型催化劑體系,可應用于船舶氮氧化物等污染排放處理。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試點專項”資助,填補了國內船舶尾氣處理領域技術空白,相關研究成果在環境工程領域國際期刊《化學工程雜志》新一期上發表。
據介紹,船舶尾氣是沿海城市大氣污染的重要源頭,尤其是氮氧化物的超標排放,已經引起國內和國際廣泛關注。目前,我國尚未掌握針對船舶氮氧化物處理的全部核心技術和關鍵材料。國內大部分燃油輪船的氮氧化物排放處理也難以達到國際標準,船舶尾氣處理關鍵技術與材料的研究以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短板之一。
目前國際公認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SCR)方法是去除氮氧化物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船舶等一般使用劣質重油作為燃料,排放的尾氣中含硫量顯著高于其他種類廢氣,二氧化硫會與氨氣等反應生成硫酸鹽,粘附于催化劑表面,使得催化劑失去活性。劉慶嶺研究團隊針對這一弊端,利用氧化鉻不溶于水,微溶于酸和堿特性,設計合成出了基于氧化鉻的新型催化材料,在二氧化硫存在的條件下,新材料催化性能得到明顯改善,可對低溫氨氣選擇性催化還原反應起到大幅促進作用。該系列催化劑材料對于解決低溫高硫氛圍下的氮氧化物去除開辟了新路徑,對于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推進綠色航運發展和船舶節能減排、減少船舶大氣污染物排放以及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創出新紀錄
當人們歡慶元旦時,青島港各大碼頭一派繁忙、車船如織,1日當天全港靠離船舶達100多艘次,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再次創出新的世界紀錄,單機平均效率43.23自然箱/小時。[詳細] -
載人航天精神:托起飛天夢的精神之翼
1998年1月5日,中國北京航天城,我國第一批14名航天員面對五星紅旗莊嚴宣誓:“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高于一切!”[詳細] -
南極科考無人船時代“啟航”
英國東英吉利大學近日表示,該校團隊正與一家公司合作研發一種能在南極海域嚴酷環境下使用的無人駕駛船,這有助為科學家分析海平面上升原因并獲取更多重要數據。因為使用環境特殊,該無人駕駛船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