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11月6日,拉薩市召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系統回顧了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拉薩在經濟建設、城市發展、生態保護、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就,并展望“十五五”時期的發展藍圖。
發布會上,拉薩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一級巡視員占堆介紹,60年來,拉薩市始終與全國、全區發展同頻共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今天的拉薩,經濟發展動力強勁。全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認真落實“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總要求,“雪域古城·圣地拉薩”城市文旅品牌走向世界,綠色工業、數字經濟、金融商務“三大支柱”產業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區、金融商務區、綜合保稅區、市民休閑區、夜間經濟區加快建設,連續成功舉辦五屆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拉薩分會場活動,“數興城”正在走來,首府城市經濟首位度作用持續提升。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90.0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是1965年的314倍,年均增長10.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20.64億元,是1965年的2396倍,年均增長14.1%。
拉薩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張剛強介紹,60年來,拉薩城市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東延西擴南跨北聯”戰略,城市建成區面積從1965年的5平方公里擴展到近1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從不足10萬人增至近90萬人,城鎮化率超過70%,位居全區第一。城市骨干路網不斷完善,新增城市道路500余公里,建成跨拉薩河橋梁11座,形成“七橫八縱”主干路骨架。供水管網從不足50公里延伸至1000余公里,自來水普及率達98%以上。住房保障力度持續加大,十八大以來累計建設保障性住房5萬余套,改造老舊小區168個,惠及約13萬居民。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拉薩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唐振強指出,拉薩始終堅持“生態立市”,推動綠色發展。城市綠化覆蓋率從60年前的不足10%提升至40%以上,公園綠地面積達500萬平方米。南北山綠化工程累計營造林百萬余畝,栽植苗木1.2億余株。森林覆蓋率達19.49%。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9%以上,位居全國重點城市首位。污水處理能力從零起步,如今日處理能力近40萬噸,處理率超過95%。生活垃圾實現全量焚燒發電,日處理能力達1000噸。拉薩先后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國際濕地城市等稱號,成為入選聯合國“自然城市”的首府城市。
在推動農牧民增收方面,拉薩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嘎旺朗杰介紹,拉薩構建了“四輪驅動”增收體系,通過技能培訓、訂單農業、勞務派遣、集體分紅等七大舉措,全方位拓寬農牧民收入渠道。農牧民人均收入從1965年的84元增長至2024年的27151元,60年間增長323.2倍,年均增速10.3%。黨的十八大以來,農牧民收入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年均增速達13.3%。2025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998元,同比增長8%,增速位居全區第二。
拉薩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志峰表示,拉薩將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圍繞“四件大事”“四個創建”,堅持生態立市、文化興市、產業強市、依法治市、穩定安市“五條原則”,加快建設“一城三區”,即國際文化旅游名城、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現代化治理示范區、生態文明高地引領區。目前,拉薩已在六大領域謀劃儲備總投資近3000億元的項目,力爭“十五五”末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00億元,推動城鄉面貌再煥新顏,民生保障再上臺階。
六十載砥礪奮進,一甲子春華秋實。拉薩市在經濟、社會、生態、民生等各個領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展現出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拉薩的勃勃生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拉薩正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