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日喀則,拉孜。
清晨,第一縷朝陽穿過地平線,爬上拉孜縣扎西宗鄉扎西宗村嶄新藏式民居的白墻;屋頂上,炊煙裊裊升起,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獵獵作響。
此刻,距離10月1日新居交付的日子,已過去5天。
走進村民羅布的家,窗明幾凈,嶄新的藏式家具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澤。
“剛住進新房,感覺像是做夢一樣。”羅布一邊仔細擦拭著領袖像的相框一邊說,“國慶節那天拿到鑰匙,當晚就住進來了。現在做飯有專門的廚房,睡覺也不用擔心寒風透過門縫吹進屋里。”
屋外,鄰居家傳來孩子們玩耍的笑聲。
村子中央的小廣場上,幾位老人正安詳地曬著太陽。
幾位結伴而行的阿佳,互相串門參觀家中布置……搬入新居的喜悅,已從心潮澎湃沉淀為日常的溫暖。
對村黨支部書記拉巴次仁來說,新房的鑰匙,打開的是房門,更是希望之門。而這份希望,來自過去五個月的披星戴月。
回想起重建過程中的日日夜夜,拉巴次仁感慨萬千:“重建過程中的每一步,都體現著黨和政府的深切關懷,也凝聚著各族干部群眾的汗水與智慧。”
據拉巴次仁介紹,扎西宗村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程涉及25戶群眾,在重建最緊張的階段,施工隊挑燈夜戰,黨員干部全程跟進,克服諸多挑戰,確保了工程按時保質完成。
“聽到村民們的一句‘住得踏實’,我們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如今溫暖的煙火氣,正是對昔日辛勤汗水最好的酬付。電話中,施工隊代表次旦動容地說:“我們會時刻保持聯系,隨時解決村民入住后遇到的問題。”
從一磚一瓦的壘砌,到一家一戶的炊煙,重建的故事,最終要由扎西宗村群眾親手續寫。
這些天,村委會主任格桑達吉一直在村里走訪,“村民們在安頓好新家后,自發組織起來打掃村道,整理公共區域。”他說。
安居而后樂業。村民倫珠已經開始籌劃今后的生活:“新房解決了最大的后顧之憂,秋收后我們就出去打工,好日子是干出來的!”
站在新起點上,扎西宗村的鄉親們正用勤勞的雙手,為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打拼。家家戶戶門楣上,“慶國慶迎中秋”與“扎西德勒”的橫幅并排飄揚,像兩條緊緊相擁的哈達,一頭連著北京天安門的晨曦,一頭系著雪域高原的炊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