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地區發展茶產業,如何突破自然條件限制、實現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林芝市以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為戰略契機,立足“高原、有機、生態”獨特資源稟賦,將茶產業作為鄉村振興核心抓手,創新探索“政策扶茶”“質量立茶”“科技強茶”“品牌興茶”“融合旺茶”五大模式,成功將“茶葉子”培育成帶動群眾增收的“金葉子”。截至目前,該市茶葉種植面積達5.4萬畝,可采摘茶園3.86萬畝,累計采摘茶青157.96萬斤,實現產值3801.46萬元,為高原茶產業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路徑。
政策扶茶——
精準發力破解產業瓶頸
為夯實茶產業發展根基,林芝市從政策、布局、產業三方面協同施策。政策支持上,堅持“精準滴灌”,出臺《墨脫縣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政策辦法(試行)》《察隅縣關于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扶持辦法(試行)》,對茶青收購量達標企業給予階梯式補貼,同時累計向茶企發放貸款超1000萬元,解決設備更新、產能擴張的資金難題。產業布局上,以《2020—2030年林芝市茶產業總體規劃》為指引,聚焦“高原、有機、生態”特色,在波密縣、察隅縣、墨脫縣及林芝易貢茶業有限公司、林芝農墾察隅農業有限公司布局,形成“三縣兩場”核心發展格局。產業培育上,引進科技型、規模型茶企,構建“茶企+茶農”互利共贏機制,目前全市擁有茶企業16家,6家獲ISO認證,建成25條茶葉加工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2500噸。
質量立茶——
全鏈標準筑牢發展根基
質量是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林芝市從標準建設、品種培育、基地打造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茶葉品質。標準體系構建上,按照“協調統一、系統優化、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原則,梳理茶產業全鏈條技術問題,建立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基礎,團體標準為補充的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制定《林芝白茶加工技術規范》《林芝綠茶加工技術規范》等DB5404/T系列地方標準,墨脫縣建立起涵蓋茶葉全產業鏈的5大類48項標準,實現各環節“有標可依”。品種選育上,依托西藏首個標準化低碳茶樹苗木繁育基地——易貢茶場,聯合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培育出西藏首個低碳茶樹新品種“藏茶1號”,填補本土茶樹品種選育空白,目前已建核心示范園7.5畝,培育種苗2萬余株。基地建設上,聚焦生態有機發展方向,成功創建波密縣、察隅縣2個全國有機農產品(茶)基地,面積1.04萬畝,涉及7家生產企業,當前有機茶種植面積達1.17萬畝,擁有10個有機產品,質量與附加值顯著提升。
科技強茶——
智慧賦能推動產業升級
科技創新是茶產業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林芝市通過技術攻關、智慧生產兩大行動,為產業注入“新動能”。技術攻關方面,與華南農業大學、福建農科院深度合作,共建“科技示范基地”“智慧茶園”,推廣茶果套種、新能源智能栽培技術,覆蓋茶葉育種、栽培、加工全流程;聯合西藏農牧學院整合第三方專家團隊、縣“三區”科技人才及茶企技術骨干,攻關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推廣綠色防控與科學施肥方法,推動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智慧生產方面,墨脫縣投用全區首批5G智能化全自動茶葉生產線,大幅提升加工效率;波密縣成立全市首個縣級茶葉研究基地,建成11處互聯網監視系統,實現茶葉產品數字化追溯;易貢茶場獲批全國首批、全區唯一“國家農業技術集成創新中心——西藏生態低碳茶技術集成示范基地”,推廣綠色防控、水肥一體化技術,助力生態有機茶發展,推動產業向“智慧化、低碳化”轉型。
品牌興茶——
雙輪驅動提升市場影響力
品牌建設是茶產業打開市場的關鍵。林芝市圍繞“公共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體系,通過品牌培育與宣傳推介提升市場認可度。品牌培育上,以“高海拔、高標準、高品質”為核心定位,制定綠色、生態、高效、低碳的行業標準,鼓勵茶企申創商標、開展綠色有機認證,“林芝茶葉”成功注冊公共地理標識證明商標與生態原產地地標,全市擁有茶葉品牌與商標10個,涵蓋14個系列68個產品,“易貢云霧”“林芝春綠”“蓮花秘境”“喜馬拉雅圣茶”等產品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近年來,易貢茶場易貢臻選系列紅茶獲“華茗杯”2021年全國綠茶、紅茶產品質量推選活動金獎;墨脫茶葉入選“一帶一路十周年國禮品牌”,累計獲12個金級獎項、1個銀級獎項,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融合旺茶——
多元業態拓寬增收路徑
為最大化發揮茶產業帶動效應,林芝市探索“茶+”融合發展模式,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茶旅融合方面,挖掘茶產業旅游價值,推進農村景觀化、產業融合化、全域景區化。易貢茶場連續舉辦兩屆賞茶節,以茶促旅,展示發展成果與茶旅美景;墨脫縣格林村聚焦“美麗邊陲·童話格林”旅游名片,探索“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投資近3000萬元升級傳統茶園,建成以“縹緲茶園”觀景臺為核心的旅游景區,形成農旅融合、產銷一體的“全鏈條”體系。茶農融合方面,創新生態循環模式,在茶園投放雞鴨鵝苗,打造立體茶園實現茶禽雙增收;墨脫縣利用山谷地形,試點“枇杷+茶葉”套種模式,構建“黃金果+黃金葉”雙收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