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反復聆聽的英語磁帶,一座巍峨聳立的雪山,在少年達娃次仁的心田悄然種下了夢想的種子——讓更多人領略西藏之美。時光流轉,如今身為西藏林芝香巴拉國際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他,始終懷揣著這份初心,在旅游行業的漫漫長路上執著耕耘了二十五個春秋。這些年來,從最初憑借自學練就一口流利英語、四處奔走的一線導游,到如今統籌公司發展、深耕旅游行業的管理者,達娃次仁不僅用英語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打開了認識西藏的窗口,更是以自身經歷見證了西藏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
自學英語跨越語言鴻溝
成為導游帶外國團游西藏
“我們要盡快開發更優質的旅游線路,給游客更多更好的選擇。”“前期已確定的項目要加快推進,確保按時落地。”初次見到達娃次仁,他正在辦公室里通過電話有條不紊地安排工作,臉上洋溢著自信與從容。放下電話后,達娃次仁微笑著回憶起最初入行時的那段經歷。
當時,西藏的旅游市場尚在起步階段,語言障礙是橫亙在行業發展面前的一座大山,尤其是與國外游客交流時,英語人才的匱乏讓許多美景和故事難以被世界聽見。“我一直都很喜歡英語,也很喜歡四處旅游,就想著要是自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不就能把西藏的美更好地講給世界聽了嗎?”懷揣著這樣的想法,原本就讀于西藏大學藏醫學院(現西藏藏醫藥大學)的達娃次仁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放棄原本的醫學專業,走上了自學英語的道路。他靠著反復聆聽英語磁帶、逐字逐句模仿發音、認真背誦英文單詞和句子,啃下了英語這塊“硬骨頭”。“可能我在語言方面有一定的天賦吧,別人覺得枯燥的學習過程,我卻樂在其中。那個時候,我不僅要學英語,還要學習導游方面的知識,考取導游證。”達娃次仁笑著說。
隨著時間推移,達娃次仁從最初的簡單問候,到后來能夠用英語流暢地講述西藏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數年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2000年我正式入行,現在還記得第一次帶團時的情景。”達娃次仁說,那是他第一次帶外國游客游西藏,心里既興奮又緊張。一路上,他帶著游客穿梭在西藏的山川湖泊間,用流利的英語介紹每一處景點的故事和背后的文化。“當看到他們被西藏的美景深深吸引,臉上露出驚嘆的表情時,我內心充滿了成就感,也更加堅定了在旅游行業深耕下去的決心。我相信,通過我的努力,能讓更多人領略到西藏的獨特魅力。”
從從業者變為管理者
積累旅游公司管理經驗
成為導游的兩年里,達娃次仁憑借出色的英語能力和對西藏文化的深刻理解,迅速在導游行業里站穩了腳跟。期間,他帶領著一批又一批的外國游客領略了西藏的壯麗風光,更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解,讓他們深入了解了西藏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這段經歷不僅鍛煉了他的溝通能力,也讓他對旅游行業有了更全面的認識。“每一次帶團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也是一次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我不僅要確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適,還要讓他們真正感受到西藏的魅力。這樣的經歷讓我更加明白,旅游不僅僅是看風景,更是一種文化的交流和心靈的觸動。”達娃次仁說。
隨著經驗的積累和視野的開闊,達娃次仁開始意識到,要想讓更多的人了解西藏,僅僅作為一名導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從更高的層面去推動和規劃,才能為西藏旅游業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于是,2004年,達娃次仁和朋友加入一家旅行社,成為分公司的負責人。為了更好地適應身份的轉變,達娃次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管理知識,從團隊建設到市場開拓,從服務優化到品牌塑造,每一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仔細鉆研。在他的努力下,分公司逐漸走上了正軌,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服務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他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我29歲,每天都像上了發條的鐘表一樣,從早忙到晚,但看到分公司一點點發展起來,內心充滿了喜悅和滿足。”
從2004年到2007年經營旅行社分公司的經歷,讓達娃次仁對旅游市場的運作規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他積累了寶貴的團隊管理和市場拓展經驗。“成為旅游公司的管理者后,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更重了。以前做導游,只需專注于為游客提供優質的講解和服務,但成為管理者后,要考慮的是整個公司的運營和發展,不僅要制定合理的戰略規劃,還要不斷開拓新的市場,開發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產品,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達娃次仁說。
定位中高端市場
主推入境游精品路線
2007年底,達娃次仁的事業又迎來了新的轉折點。憑借多年在旅游行業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達娃次仁選擇加入西藏林芝香巴拉國際旅游有限公司,全面接手公司的運營管理工作。“這家公司原本是國有企業,2005年改制為股份制企業,成為一家有限責任公司。”達娃次仁告訴記者,“我進入公司前,公司各項旅游業務幾乎都沒有開展起來,可以說是‘百廢待興’。”
上任西藏林芝香巴拉國際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后,達娃次仁著手對公司進行全面整頓,尤其在規范經營、拓展業務、團隊建設、科學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逐漸讓公司擺脫之前的困境,呈現出嶄新的發展面貌。與此同時,他帶領團隊深入分析西藏旅游市場形勢,發現游客已經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式的傳統旅游模式,而是更傾向于深度體驗、個性化定制的旅行方式。基于這樣的市場判斷,達娃次仁果斷決定將公司定位為中高端旅游市場,取消了“購物團”,主推那些能真正讓游客感受西藏魅力、深度體驗西藏文化的入境旅游路線。
達娃次仁介紹,他們設計的旅游路線,不僅涵蓋了西藏的自然風光,還融入了深度的體驗活動,讓來自不同國家的游客能夠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西藏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同時,為了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公司還推出個性化的定制旅游服務,開發自駕旅游團等各類專項旅游產品,為游客量身定制專屬的旅游路線,讓他們在西藏留下難忘的回憶。達娃次仁說:“如今,出境游也越來越火熱,我們在主推入境旅游路線的同時,也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出境旅游路線,來滿足大家領略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的需求。”
堅守初心
未來繼續深耕旅游行業
回望從業這二十五年來的風風雨雨,達娃次仁感慨萬千。他始終沒有忘記讓更多人領略西藏之美的初心。“我們公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所以我們這些年資助了不少困難學生,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讓更多的人因為我們的存在而受益。”達娃次仁說,“這些年來,我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也見證了西藏旅游行業從蹣跚起步到蓬勃發展的歷程。如今,每年來西藏的游客越來越多,旅游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旅游行業發展體系日益健全,這些都讓我十分欣慰,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在這個行業繼續走下去的決心。”達娃次仁說。
面對未來,達娃次仁有著清晰的規劃,他表示,今后將繼續深化公司在中高端旅游市場的定位,不斷優化出境與入境旅游路線,不僅要讓游客看到西藏的壯麗山河,更要讓他們深入感受西藏的傳統文化,真正做到游有所獲、旅有所感。同時,他計劃利用AI、直播等方式,開發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旅游產品,進一步拓寬市場渠道,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我們還計劃打造一個主題酒店和度假村,并在里面開設一個小型博物館,用來展示西藏的文化和民俗風情,讓游客在住宿的同時就能沉浸式感受當地文化,獲得更加獨特和舒適的旅游體驗。”達娃次仁說。
二十五載春秋,達娃次仁以熱愛為帆,以專業為槳,在旅游行業的海洋中破浪前行。從自學英語的少年,到統籌全局的總經理,他跨越語言鴻溝,深耕旅游市場,見證了西藏旅游的蓬勃發展,更以初心不改的堅守,讓無數游客領略到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我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西藏的旅游市場會更加繁榮,會有更多的人來到這里,領略西藏的美麗和魅力。我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西藏旅游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讓更多的人愛上這片神奇的土地。”達娃次仁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