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南市瓊結縣秋收場景
金秋送爽,廣袤的田野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西藏的廣大農民們也迎來了翹首以盼的收獲時節。為確保每一粒秋糧都能順利歸倉,牢牢守護住這份豐收的希望,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提前部署、迅速行動,圍繞“三秋”生產的各個關鍵環節,精心打出了一套既溫暖又務實的保障“組合拳”。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2025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預計將達到300.75萬畝,其中青稞播種面積為235.63萬畝。與去年相比,全區糧食播種面積增加了1.65萬畝,青稞播種面積增加了5.53萬畝。目前,青稞和小麥作為秋收的“主角”,其收割工作正在井然有序地推進。接下來,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還將繼續發力,全力做好“三秋”生產的各項保障工作,為全年糧食穩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政策托底護秋收:
防控減損與農技服務筑牢豐收根基
九月的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秋意漸濃,廣袤的田野上青稞成熟,金黃翻滾,空氣中彌漫著豐收的喜悅。走進古榮鎮加入村,大型聯合收割機在田間穿梭,轟鳴聲奏響了豐收的交響曲。村民們或協助收割,或忙著裝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村民卓瑪激動地說:“今年多虧了好政策,青稞沒受病蟲害影響,長得格外好,還能申請農機補貼。我用補貼買了新收割機,以前需要幾天才能完成的活兒,現在一天多就搞定了。”
這份豐收的背后,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撐。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深知病蟲害防控是秋收的關鍵,積極爭取國家病蟲害防控資金1540萬元,同時落實自治區農藥補貼資金3000萬元、青稞“一噴多促”補貼資金1200萬元、農用無人駕駛航空器作業補助資金430萬元。這些資金的及時到位,為病蟲害防控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有效降低了病蟲害的威脅,守護了莊稼的健康生長。
農機作業服務同樣是“三秋”生產的主力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深入落實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下達補貼資金17191萬元,計劃扶持23768戶農牧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購置24406臺套農機具;同時推進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目前全區已申請報廢農機具4263臺套,申請報廢補貼資金700.14萬元。此外,通過“三優一免一送”活動提供加油便利,大力推廣高效低損收獲機具及減損技術,開展機收損失監測調查,最大程度減少糧食收獲環節的損耗。正如古榮鎮加入村駐村第一書記格桑拉姆所說,目前該村已高效完成秋收任務,有效減少了糧食損耗,切實保障了村集體收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科技賦能增效益:
科研攻關與農技服務激活增產潛力
科技創新是推動農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在西藏“三秋”生產中,這一動力表現得尤為突出。2025年,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聚焦農業關鍵領域,啟動了青稞、牦牛等農業核心種源的攻關項目,以及種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智能高效農機裝備等高效低碳農業技術研究,共部署33個項目,已落實財政科研經費1.47億元,從源頭上為農業生產注入科技活力。
科技的價值不僅在于攻關突破,更在于落地服務。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農業科技處處長胡劍武介紹,為了讓科技成果真正惠及農戶,組建了7個地(市)技術包保工作組,全區5228名農牧業科技專家及技術人員完成線上認證。截至目前,已開展10969項科技服務,處理基層科技服務需求2198項,實現了技術服務與農戶需求的精準對接。
加入村村民次仁扎西對此深有體會,他贊不絕口地說:“那些專家和技術人員真是幫了大忙!我家種的青稞之前出現問題,我不懂怎么處理,通過線上平臺聯系后,很快就有專家解答,還親自到地里指導。現在我家青稞產量比去年高了不少,質量也更好了,真的特別感謝他們!”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不僅解決了農戶生產中的實際難題,還讓豐收的底氣更足、成色更足。
全區糧食秋收穩步推進
多重利好支撐豐收預期
當前,西藏自治區各地正搶抓晴好天氣,積極推進糧食秋收工作,整體進度與去年持平,生產態勢平穩有序。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最新調度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拉薩市已完成秋收36.03萬畝,占當地播種面積的81.70%;日喀則市完成秋收66.88萬畝,占其播種面積的66.60%。隨著后續天氣持續利好,秋收進度將進一步加快。與此同時,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結合氣象條件與作物長勢,通過“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三項產量因素的分析研判,確認今年全區糧食作物的這三項因素均較2024年略有增加。若后期無重大自然災害,糧食生產將再迎豐收,為全年農業豐產、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這一豐收預期源于多重因素的協同發力。
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陳以生介紹,在氣象條件方面,去冬今春冬麥區水熱匹配度高,平均氣溫偏高、降水正常,保障了冬小麥的安全越冬與返青;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主要農區氣溫適宜、降水偏多,為冬小麥拔節孕穗、春青稞出苗分蘗提供了充足的水熱支撐。此外,播種面積的增加直接注入了增產動力。今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較上年增加1.65萬畝(其中青稞增加5.53萬畝),按平均畝產測算,預計可帶動糧食增產0.4萬噸、青稞增產2萬噸。
“單產提升行動也進一步深化發力,全區持續推進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壓實黨政責任確保各項措施落地,集成推廣先進種植技術,建設示范田以輻射帶動種植水平提升,落實政策補助以激發農戶積極性,整合服務力量保障生產流程順暢,并做好防災減災預案,多維度推動糧油作物單產提升,進一步釋放增產潛力。”陳以生說。
布局農業發展
為秋收及長遠增收謀篇
記者從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為應對下一年度秋收工作及農業長期發展需求,該廳已制定一系列規劃戰略,旨在提升生產效率、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牧民增收,并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陳以生表示,目前,秋收是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將“三秋”工作列為首要任務,圍繞“收、種、管”明確分工,統籌調配人力、物力、財力及技術資源,指導各地有序開展收獲、秋灌、秋翻、秋種及冬季管理;同時,依據區域與作物成熟期精準制定搶收計劃,確保成熟一塊、收獲一塊,實現應收盡收。
今明兩年是謀劃“十五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的關鍵期。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緊扣黨中央及自治區部署,將農牧民收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提前布局“十五五”增收工作。“我們一方面將謀劃可落地、支撐力強的重大工程項目;另一方面整合優化現有存量政策,必要時創設增量政策,同步研究2026年及‘十五五’增收措施,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處長徐超說。除此之外,科技賦能是農業創新發展的核心。西藏依托自治區農科院、西藏農牧大學,試點建設14個現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推進青稞、牦牛、牧草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試點,在品種改良、疫病防控等方面成效顯著;圍繞“穩糧、興牧、強特色”目標,持續開展農牧業科技下鄉包保工作,組織科技人員深入一線,提供點對點服務,將先進技術推廣至田間地頭,打通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
“這些舉措將保障下年度秋收順利進行,更夯實農業長期發展、農牧民增收及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未來西藏農業有望在科技與政策雙輪驅動下實現更高質量發展。”胡劍武表示。 (文/記者 次吉 譚瑞華 圖/記者 桑旦歐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