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美麗的昌都市區一角。記者 溫凱 攝
昌都,西藏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地方。
自治區成立60年來,創造過西藏諸多“第一”的藏東大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踔厲奮發、勇毅篤行,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三江奔流,藏東騰飛,繪就出一幅壯美的發展畫卷。
教育醫療跨越發展,書寫幸福篇章
1957年,昌都成立了西藏首所現代學校——昌都市實驗小學,首屆小學畢業生僅有15人,教育普及率不足5%;2025年,在昌都市實驗小學的“未來教室”里,溫暖的陽光透過明亮的玻璃,灑在孩子們專注認真的臉龐上,老師輕輕觸碰互動屏幕,藏漢雙語的知識點瞬間化作靈動的動畫,充滿了科技感。
2025年的昌都市教育大會,正式提出了“加快推進昌都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市”的工作目標,明確了時間表和任務圖。
“經過60年的發展,昌都教育已經完全具備了追逐‘教育強市’目標的底氣。”昌都市教育局局長周凱表示,“目前,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712所,較1965年增加697所,在校學生167331人,教職工12451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8.5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1.73%。”
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昌都市教育投資21.13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264所,新增學位1.3萬余個,投入資金11.28億元,實施學校供暖項目396個。近五年,累計撥付“三包”資金33.1億元,惠及學生76.09萬人次,營養改善計劃資金5.32億元惠及學生54.41萬人次,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覆蓋各個學段,近五年資助學生2.86萬人次,總金額1.6億元。
近段時期,昌都市人民醫院各科室陸續傳來喜訊:前有來自察雅縣26周超早產兒“轉危為安”、再有51歲藏族阿媽在藏東首例密網支架術中“化險為夷”,還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巴漢子“起死回生”……
昌都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頓珠告訴記者,截至2025年8月,昌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1215個、醫務人員3800余人,滿足“一村兩醫”基本需求,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8.46%,城鄉居民基本醫療、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鄉(鎮)衛生院醫保直接結算,讓農牧區群眾看病就醫更加便捷。
藏醫藥事業快速發展,昌都市藏醫院被列為自治區級區域醫療中心,《晶鏡本草》《昌都藏醫藥》《昌都市藏醫藥古籍文獻精選集》等文獻的出版發行,助推了藏醫藥事業的傳承創新發展。
2024年,昌都作為全區唯一地市成功入選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城市,必將進一步為昌都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清潔能源領航,鑄就發展新引擎
1967年,昌都電廠建成,那亮起的第一縷現代之光,給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希望。
今天,在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正確指引下,昌都緊緊把握自身水風光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朝著打造藏東國家清潔能源基地的宏偉目標大步邁進,全力構建清潔能源“一基地、兩示范”發展新格局,推進金上、瀾上、藏東南(玉察)三大清潔能源基地建設。
在昌都八宿縣境內海拔5200米的高原上,高聳的風機塔筒與廣袤的草原交相輝映,源源不斷的綠電從雪域高原被送往千家萬戶,構成了一幅壯麗的綠色發展圖景。
“我們共安裝了20臺5兆瓦雙饋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00兆瓦,于2024年10月30日成功并網發電,每年可新增清潔能源2.23億千瓦時以上,將有效改善西藏能源結構,有力保障人民群眾冬季供暖和電力安全供應,為超高海拔地區風電建設進行有益的示范探索。”大唐西藏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所屬西藏大唐怒江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集控運維中心主任金有祺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昌都市已建在建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740萬千瓦,占到全區已建在建電力總裝機近六成。此外,全市光伏項目已累計向群眾兌現土地租金約2.8億元。重大能源項目,不僅成功盤活了區域資源,為當地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更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成為昌都經濟騰飛的直接受益者。
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如同一臺強有力的引擎,正推動著昌都產業集群強勢崛起。昌都緊扣清潔能源開發這條主線,持續深化“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目前,中車株洲所、特變電工、東方電氣、水電四局等一批裝備制造龍頭項目相繼落戶昌都,建成投產后,預計年產值可達24億元,為昌都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守護綠水青山,收獲金山銀山
“錢包像果實般漸漸鼓起,生活像蜜橘般甜蜜。”昌都市察雅縣木許鄉木許村51歲的蜜橘種植大戶扎西尼瑪與記者交談時,臉上滿是幸福的笑意。去年,是他種植蜜橘以來收入最高的一年,自家的200余棵蜜橘樹,只需在閑暇時稍加照料,每年就能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昌都市多年來始終堅守的發展底色。今天的昌都,正全域協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縣區齊心協力、共同發力,在生態保護修復、環境質量提升、綠色發展轉型等方面,共同描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截至2024年,昌都市森林面積3.82萬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34.78%,林地面積5.02萬平方千米,草地面積5.09萬平方千米,草原植被綜合蓋度78.04%,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100%,大江大河、重要湖泊水質總體保持在Ⅲ類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良好的生態系統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家園。邊壩縣黑頸鶴種群數量增至200余只,洛隆縣玉西鄉成功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影像,芒康縣國家級重點野生保護動物達60種。成功創建拉妥濕地等5個國家級濕地公園、紅拉山滇金絲猴保護區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然烏湖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達到71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態的紅利正在昌都各處顯現:察雅縣培育經濟林1.2萬畝,果品年產值超千萬元,帶動1680戶增收1257萬元;貢覺縣依托拉妥濕地的“金字招牌”,精心謀劃“生態+文旅”融合發展之路;2024年,八宿縣兌現補助資金4347萬元,惠及12420人。真正實現了“護綠”與“致富”的雙贏局面,讓藏東的綠水青山變成了群眾的金山銀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