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卡子縣公安局多卻鄉派出所民警為群眾安裝監控,并講解使用方法。

多卻鄉負責人與浪卡子縣公安局民警入戶了解家裝自衛探頭運行情況。

熱瑪瓦村黨支部書記扎巴旺杰展示家中監控器運行情況。
當清晨的陽光灑滿多卻鄉的村落,熱瑪瓦村的文化廣場上,幾位老人正悠閑地散步,村頭的監控探頭全方位守護著這片安寧祥和,這是多卻鄉派出所推行“黨建+網格+自衛防控”體系后,呈現出的一幅村民“安心、放心、暖心”的溫馨剪影。
今年以來,山南浪卡子縣公安局多卻鄉派出所緊扣“一抓兩促”主線,將科技賦能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推出“黨建+網格+自衛防控”體系,為派出所工作注入全新活力,讓轄區平安底色更亮、民生溫度更暖。
群防群治從“零散化”到“一體化”
“以前村里丟了雞、少了羊,找半天沒頭緒;現在監控一調,誰來過、往哪走看得清清楚楚。”說起村里的新變化,熱瑪瓦村村民難掩笑意。這背后,是多卻鄉派出所推動群防群治模式的深刻變革,也是科技強警的生動體現。
2024年底,多卻鄉派出所首次創新性提出“黨建+網格+自衛防控”體系建設的試點藍圖,積極爭取鄉黨委、政府同意和支持;2025年3月,此項任務正式列入鄉黨委、政府工作重要議題,在新愿景中,派出所不再是單打獨斗的“孤勇者”,而是串聯各方力量的“傳動軸”。
面對資金難題,該所主動建言獻策,推動形成“黨建經費+村集體經濟”的多元籌措模式,得到13個行政村“兩委”班子一致認可,村民們從“要我參與”變為“我要參與”。試點村熱瑪瓦村的9個公共區域監控、88戶村民家的看護探頭,正是“眾人拾柴”的生動寫照,有人提供安裝場地,有人幫忙協調線路,有人主動學習操作技巧,一張由黨員、村干部、村民、駐村工作隊、派出所共同編織的防控網悄然成型。
這種群防群治的新生態,為派出所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以往民警下村走訪“腿跑斷”,如今通過網格聯動,村民可實時反饋線索;過去案件偵破如同“大海撈針”,現在依托共享監控,盜竊案等傳統侵財案件偵破效率提升60%以上。派出所從“前端防控主力軍”轉變為“共治體系引導者”,推動治理力量從“物理聚合”邁向“化學反應”,實現量變到質變的升華,群防群治效能大幅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萬象更新。
留守老人從“被牽掛”到“被守護”
“兒子在城里打工,每天都能通過監控看到我和家里的情況,我安心,他也放心。”熱瑪瓦村的留守老人益西拉姆,知道在外的家人可以隨時看到家里的情況,臉上笑意難掩。
多卻鄉作為半農半牧鄉鎮,每年有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留守老人的安全與牽掛成了民生痛點。該派出所敏銳捕捉到這一需求,在規劃監控點位時,不僅聚焦公共區域安全,更將鏡頭延伸至村民家中,讓科技成為“看不見的智慧守護者”。在外務工人員通過手機軟件查看家中老人近況,民警通過網格走訪,結合網絡監控,及時發現解決老人生活中的困難,這一舉措為派出所民生服務工作打開了新切口。
從“被動接警處理”到“主動預警關懷”,該派出所借助科技手段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最后一米”。留守老人的安全隱患少了,在外務工家屬的顧慮輕了,警民關系在一次次“隔空守護”中愈發緊密,該派出所也從“執法者”更多地轉變為“民生服務員”。
基層治理從“粗放式”到“精細化”
針對轄區點多面廣、治安復雜的特點,該派出所聯合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精準規劃監控點位:重要出入口、停車場、文化廣場、群眾家中等關鍵區域實現全覆蓋,形成“無死角”防控圈。
“以前調解鄰里糾紛,各說各理難取證;現在調看監控,事實清楚了,矛盾化解也快了。”熱瑪瓦村黨支部書記道出了基層治理的新變化。
在“黨建+網格+自衛防控”體系下,該派出所推動基層治理從“經驗型”向“數據型”轉變,效能顯著提升。自試點以來,熱瑪瓦村牲畜盜竊案實現“零發案”,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從75%上升至98%,“人畜分離點”等重點區域管理井然有序。不僅減輕了派出所壓力,更讓治理有了“數據支撐”,通過分析監控數據,派出所能精準掌握人流密集時段、矛盾高發區域,提前部署警力,實現“預防在先、發現在前、處置在小”。
如今,多卻鄉派出所正以熱瑪瓦村為樣板,推動“黨建+網格+自衛防控”體系向全鄉13個行政村鋪開。預計到2025年底,一張覆蓋全域的智慧防控網將全面建成,群防群治的力量將更加強大。從“黨建引領”凝聚合力,到“網格聯動”激活末梢,再到“自衛防控”筑牢防線,多卻鄉派出所以生動實踐證明,科技賦能不是冷冰冰的設備堆砌,而是融入民生溫度的治理創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