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60年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入,7個地(市)全部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地(市)。
位于山南市乃東區結莎街道的紅星社區,作為當地的首個互嵌式城市社區,居住著藏族、漢族、回族等23個民族的1萬多名居民。如何讓鄰里相助、團結友愛,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漢族姑娘張潤枝是紅星社區里的針織能手,過去她在路邊擺攤賣針織品,時間、地點都不固定。喜歡她手藝的藏族同胞建議她開個小店。退休老干部索朗曲珍主動騰出自家庫房給張潤枝做店面,不少人幫她搬貨、打理、張貼店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張潤枝的針織店開業了。
張潤枝和周圍的藏族同胞們相處和諧,互稱“阿佳”,也就是姐妹的意思。為了感謝大家,張潤枝也毫無保留地教阿佳們針織技法,學員從最開始的十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00多人。而小店也成為阿佳們平時聊天、溝通友情的好去處。
同樣在社區找到家人的還有劉輝。2023年,劉輝從老家四川宜賓來山南創業,做起了廚具用品生意。社區工作人員巴桑次仁看他總是一個人忙里忙外,就經常過來幫忙。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成了兄弟。
前些天,劉輝跟巴桑次仁說自己想開一家新店,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鋪面。
劉輝說,他能開新店多虧了藏族老大哥巴桑次仁。去年,他的廚具生意受到網購的影響,他打算關店回老家。巴桑次仁了解后,到處幫他打聽市場行情,希望他能留下來。
個體經營者 劉輝:我老大哥說,健身這個趨勢比較好,格桑路這條街沒有賣自行車的,他說你在這邊開一個試一下怎么樣。那個時候有顧慮、害怕,就嘗試陸陸續續賣自行車。
這一試,試出了新商機,自行車很快成了劉輝的主要生意。去年11月,他開了一家自行車店,因為貨品齊全,受到不少騎行愛好者的喜愛。其中,有不少是社區里的孩子。每次他們來換零件、修車,劉輝都會盡可能少算,甚至免費。
劉輝打算把廚具用品都搬進新店鋪,將現有的兩家店打通,擴大自行車店的營業面積。老大哥巴桑次仁又帶著同事來幫忙了。
紅星社區工作人員 巴桑次仁:他們也不容易,能付出自己的力量能幫助他們,我覺得特別幸福。
傍晚時分,社區居民吃過晚飯就會來到廣場,圍在一起跳起藏式廣場舞“鍋莊”。
個體經營者 海日古麗:差不多十年了,一直在這邊做生意,他們跟我們關系很好,我小孩都在這里上學。他們老師對他們也很好,跟他們的同學關系也真的好,挺幸福。
退休干部 白瑪玉珍:社區里面的人都很友好,藏歷新年他們也會過來跟著我們過年。如果春節他們沒回內地,我們也會去他們那里過年,都很團結。
乃東區紅星社區黨支部書記 晉美旺久:各族居民能在轄區里其樂融融、互幫互助,有什么事大家一起商量,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團結氛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