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快遞啦!”聽到郵政投遞員米瑪旺堆的聲音,山南市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沙空村村民聚攏到一起,看著他卸下順豐、京東、申通等各個快遞公司的包裹,然后簽字確認領走各自的網購商品。
普瑪江塘鄉平均海拔5373米,是我國海拔最高的行政鄉。從鄉里到縣城單程70公里,到下轄的6個行政村單程160公里。米瑪旺堆多年來承擔著普瑪江塘鄉至各行政村的投遞任務。
“以前快遞包裹只能投遞到縣城及部分鄉鎮,村民取包裹得到縣城,快遞到手至少要十幾天,費時又費力。”米瑪旺堆介紹說。
普瑪江塘鄉措果村村民旦巴熱吉說,過去寄件、收件都得往縣城跑,十分不方便。
旦巴熱吉的感受,并不是個例。
2005年,申通快遞正式進駐西藏,初期每日業務量僅十幾至二十件。
“當時包裹很少,很多縣城一周才能攢夠一輛郵車。”再加上進出藏的航班少,汽運也不發達,從西藏各個縣城到區外的郵包平均需30天左右。申通快遞西藏公司負責人陳善龍說,“那時候等一封信、一個郵包,真是望眼欲穿!”
“近年來,每天有3輛集運車抵達拉薩,每車約有2.5萬件快件,我們的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陳善龍說,隨著申通快遞在西藏的網絡顯著擴大,通過集運模式、智能化升級和末端網點建設,大幅提升了服務覆蓋范圍和效率。
“現在,網上下單后,投遞員會把包裹送到家門口,與過去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旦巴熱吉用自己的實際體驗為寄遞物流事業的快速發展點贊。
讓快遞“快”起來,交通是基礎。
從人背畜馱起步,西藏交通建設事業在黨中央關心關懷下,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西藏逐步建立起了涵蓋公路、鐵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交通網絡。
2024年底,西藏公路通車總里程和鐵路運營里程分別達到12.49萬公里、1359公里,國際國內航線達到183條,鄉鎮、行政村通暢率分別達97.99%和86.05%。
讓快遞“快”起來,高效服務體系是關鍵。
西藏建成現代商貿流通設施146個、跨區域冷鏈物流集散中心8個、冷鏈倉儲51.5萬立方米,鄉鎮級商貿服務網點覆蓋率超90%,形成以拉薩為中心、6市(地)為節點、覆蓋74個縣(區、市)和重要鄉鎮的商貿流通網絡;
培育商貿物流企業230家,區市縣三級電商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覆蓋74個縣(區、市),123家快遞企業與郵政公司實現“郵快合作”,各流通行業共建共用、資源共享、輻射城鄉的農牧區物流體系基本形成;
率先建成投運西南地區首個高智能“地狼倉”,74個縣(區、市)所在地基本實現“當日達、次日達、四日達”,發揮供銷經營服務網絡和電商直播優勢推動“藏品出藏”;
……
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提質升級,打通了消費品下鄉的“最后一公里”和農產品進城的“最初一公里”,助力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各族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以前,蟲草要曬干后,雇車拉到縣城出售。現在,鄉里的電商服務中心直接上門收,通過‘郵快合作’冷鏈車48小時就能到拉薩冷庫,再發往北上廣。”那曲市尼瑪縣蟲草商戶次仁曲宗訴說著蟲草購銷的變化。
今年,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共康村蘋果、李子、桃子又喜獲豐收。村委會主任其律欣喜地說:“通過村里的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高效集散和轉運,各類水果昨天在樹上、今天在路上、明天就能到客戶餐桌上,村里的農特產品都能賣上好價錢!”
在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客貨郵融合服務站,一輛輛客貨運一體的公交車整齊地排成一排。“原來的客運車輛經過合規改裝后,后面裝貨、前面坐人,跑一趟鄉鎮,又能送貨又能送人。”林芝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局長劉皓青介紹說,不僅收快遞更方便了,村民收獲的松茸等農特產品也可以通過客運班車快速寄出,銷往全國各地。
……
2024年,西藏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完成2.03億件,快遞業務量完成3046.5萬件。小包裹連著大民生、小包裹遞送大美好,郵政快遞業已成為西藏各族群眾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拉薩市民次仁頓珠對全國各地的農特產品情有獨鐘,剛網購了一份平遙牛肉,要嘗嘗跟本地牦牛肉有啥不同。“郵遞服務的便捷,讓眾多農特產品來到西藏,我也對其他省市的物產熟悉得很。有時間,我一定到各地好好逛逛、串串門!”
一件件流動的快遞包裹,串聯起一條條無形的紐帶,將雪域高原與祖國各地緊密相連,讓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幸福愿景深深植根雪域兒女心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