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成立的重要意義與借鑒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15日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發言表示,西藏自治區成立60年的成功實踐,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生動例證。
該研討會由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中國藏學研究中心主辦,來自中國、尼泊爾、斯里蘭卡、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專家學者、藏胞等50余人參加。
2025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總干事鄭堆致辭時指出,自治區的成立鞏固了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的成果,實現西藏社會制度的巨大跨越,西藏人民開始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區事務的權利,世界屋脊迎來蓬勃發展的“生命之春”。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胡巖指出,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民族區域自治正是這條道路的重要制度成果。西藏自治區60年的歷史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國國情,能夠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
“在嚴峻自然條件限制下,西藏如何實現如此迅速的發展?”通過多次到訪西藏、參與交流,尼泊爾阿尼哥協會第一副主席薩爾波塔姆·什雷斯塔(Sarbottam Shrestha)說,中國中央政府始終將西藏社會穩定視為發展基石,通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對口援藏、發展高原特色產業和生態旅游業等促進經濟繁榮發展,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才讓西藏發生了如此巨變。
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喜饒尼瑪總結西藏自治區60年實踐的基本經驗,即制度創新與認同強化、產業協同與利益共融、保護創新與價值凝練、民生普惠與情感聯結。他說,對祖國的向心力讓高原各族兒女與家國命運緊密相連,構建了西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完整體系。
來自澳大利亞的藏胞根秋嘉措說,60年來,西藏經歷前所未有的現代化進程。區別于一些國家的少數族裔常常遭遇制度性歧視、文化同化和社會分裂等問題,中國的民族政策在尊重各民族差異性的同時,保障其平等參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權利,西藏的發展就是最生動的例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