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18時,西藏自治區水利廳與自治區氣象局聯合發布山洪災害氣象藍色預警,為林芝市察隅縣、墨脫縣及全區防汛安全拉響了警鐘。作為保障水安全的前沿部門,自治區水利廳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與氣象部門聯合構建“監測預警—風險研判—應急響應”的全鏈條防御體系,全力筑牢山洪災害的堅固防線。
根據聯合預警信息,7月2日20時至3日20時,林芝市察隅縣、墨脫縣全域處于山洪災害藍色預警范圍。其中,察隅縣南部部分區域風險等級升級為山洪災害黃色預警,這意味著這些區域發生山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尤其在強降雨疊加下,極易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針對可能出現的局地短時強降雨,水利部門同步啟動加密監測機制,對全區重點流域、地質災害隱患點實行24小時動態監測。
預警發布后,自治區水利廳第一時間向各地(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應急管理局下達防御指令,明確要求強化“三級責任體系”落實。各級水利部門迅速組織技術力量,聯合自然資源、氣象等部門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在察隅、墨脫等重點區域,水利技術人員已進駐一線,對河道行洪能力、水庫安全狀況、山洪災害預警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監測預警系統正常運行。
而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需嚴格落實責任,充分預估強雨雪、大風等災害疊加及次生衍生災害風險,及時將預警信息發布至相關部門,強化信息互通共享,扎實做好災害綜合風險防范應對工作。察隅、墨脫等地要重點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排險,嚴密防范持續強降雨引發的局地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災害。
此外,還應密切關注強對流天氣對農牧業生產、戶外活動的不利影響,做好蟲草采挖期間的防雷安全保障工作。同時,持續加強事故災害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積極應對突發地質災害,全面提升全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值得關注的是,水利部門特別強調山洪災害防御的科技支撐作用。依托全區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實時整合氣象降雨數據、水文監測信息和地質災害隱患點動態,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預判災害風險。同時,利用短信、微信公眾號、應急廣播等多渠道發布預警信息,確保將風險提示精準傳遞至鄉鎮、村組,打通預警“最后一公里”。
當前正值蟲草采挖高峰期,自治區水利廳聯合農業農村部門發布專項防御指南,提醒農牧民群眾遠離河道、山谷等危險區域,做好防雷避險措施。在農牧業防御方面,水利專家建議各地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巡查,及時疏通排水渠道,防范強降雨引發的農田內澇。
自治區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加強與氣象部門的聯合會商,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整預警等級,確保預警信息早發布、早處置。下一步將重點督促基層落實轉移避險預案,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切實提升群眾防災自救能力,以扎實的防御舉措守護高原百姓生命財產安全。此次預警響應,充分展現了西藏水利系統在防災減災中的專業擔當,為全區安全度汛提供堅實保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