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阿里地區革吉縣擦咔鄉羌麥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黨建為引領,將“三個賦予一個有利于”總要求貫穿始終,立足資源優勢,注重創新驅動,擴大產業規模,緊緊圍繞多元化發展這個重點,不斷激發鹽產業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為實現產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村民富裕富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全要素”統籌,凝聚致富“合力”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羌麥村始終把基層黨建放在首位,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黨建工作成為促進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立足“章倉三湖”天然鹽礦資源以及地處317國道交通便利、人流和物流量大等有利條件,發揮黨組織對村級集體經濟的引導、保障、協調、服務功能,用好中央和自治區、阿里地區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各類優惠政策,從本地經濟基礎、區位優勢、資源條件等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策”實施方案。
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戶”模式,建立粗鹽巴加工廠,從“支部帶領黨員干,黨員做給群眾看”到“支部引領,黨員能人示范帶動,群眾積極參與”,羌麥村加快了強村富民步伐。村黨總支把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作為抓基層、打基礎、強堡壘的重要手段,定期分析研判經濟發展狀況,找準符合村情發展的突破口,明確鹽巴產業發展方向,制定切實可行、符合村情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年度計劃,切實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
截至目前,在鹽產業方面謀劃啟動相關項目4個,總投資857萬元,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激發群眾支持和參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吸引農牧民群眾參與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中,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創收和農牧民增收“雙贏”。
“全鏈條”共育,激發致富“活力”
始終以市場為導向,在有效發展鹽資源經濟效益的同時,堅持“供血”與“造血”齊頭并進,深入挖掘“鹽羊古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積極盤活村級集體和村民閑置資源,發展鄉村民宿、鄉村旅游等增收項目,持續在產業規模、品牌打造、創新提質等方面下功夫。
為進一步擴大鹽產業規模,將古法采鹽與現代工藝相結合,逐步形成了集采鹽、儲存、加工、包裝、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并把藏醫藥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鹽產品開發,注冊“鹽羊古道”等2個地理標志商標,創新推出了熱敷鹽、足浴鹽、浴鹽、布袋鹽等7種產品,采取“統一開采、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銷售、統一分紅”的經營模式,通過開展“我為產品代言”“特色農產品展銷”“一把手直播帶貨”和旅游推介等活動,進一步拓寬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關懷幫扶下,羌麥村先后成立了以鹽廠為主,鹽羊古道賓館、商務賓館、批發市場等為輔的多個經濟實體,逐步形成了黨組織領導下的“一核多元”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有到優的飛躍發展。
截至目前,羌麥村村集體經濟固定資產達到2340萬元,2023年為群眾分紅450萬元,帶動57名農牧民群眾實現就業,搭建起群眾不離鄉不離土就近就業、增收致富的平臺,讓農牧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全方位”聚才,增強致富“能力”
在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中,羌麥村黨總支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堅持把增強村干部隊伍和基層黨員綜合素質作為建強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抓手,創新開展“三培三聚”(培養大學生創業人才、培養致富能人、培養行家里手,凝聚人心、匯聚人才、集聚資源)活動,從群眾口碑好、帶富能力強的致富能人和外出經商返鄉人員、退役軍人等人員中選派培養村級后備干部9名,發揮“能人”在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中的示范帶動作用,不斷提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潛力,拓寬增收渠道。
采取“走出去”形式,選派村“兩委”干部、鄉村振興專干等22名本土人才到廣東、四川、河南等地參觀學習、開闊眼界,使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成為帶領農牧民群眾致富的“排頭兵”。
充分發揮對口援藏優勢,協調中國聯通公司先后投資90萬元實施鹽產品扶持項目,與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工會河南省直屬委員會簽訂足療鹽采購協議,并在央視17套黃金時間播出《“鹽羊古道”賺錢有道》專題片,進一步提升產業知名度,拓寬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同時,為拓展發展空間,提升鹽產業市場影響力,將旅游事業與優勢產業深度融合,依托“象雄文化”藝術節、“鹽羊古道”文化旅游節等重要節點,帶動增收3萬元,逐步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