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偉大的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老西藏”精神誕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藏和平解放初期。為繼承發揚好“老西藏”精神,西藏自治區話劇團舉全團之力推出了原創話劇《老西藏》。近日,記者專訪了該劇導演窮達,讓我們一起走進“老西藏”的世界。
【故事】
劇本幾經修改 竭力展現“老西藏”精神
《老西藏》是自2021年開始打造的一部立足區情民意,體現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主題藝術作品。2023年9月,話劇初見雛形。原定于“十一”長假與廣大觀眾見面,后來由于種種原因推遲。這次推遲,恰好促成了《老西藏》質的提升。“時間相對寬裕后,我和編劇、主要演員再次坐下來,反復打磨劇本、說戲。”窮達說。2023年12月2日,《老西藏》劇組一行進駐西藏大劇院,開始正式演出前的帶妝聯排。
《老西藏》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該劇講述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一批批進藏干部為西藏的建設和發展奉獻青春年華的故事。該劇體現在黨的領導下,西藏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雪域高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窮達說,該劇以藏族孤兒吳達瓦為第一視角,講述了當年“十八軍”一邊修路、一邊進藏,在一個水源極度匱乏的縣城修建幸福水庫,最終在當地奮斗、生活,帶領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的故事。
吳達瓦、王進藏、吳玉娟、李東升、洛桑……一個個鮮活生動的角色,組成了一幅“老西藏”群像圖,更是對“老西藏”精神的絕佳詮釋。“一路走來,這部劇經歷了太多坎坷,也背負了太多希望。雖然艱辛,但是每一位演員都在用心對待自己的角色。”窮達說。
【服化道】
燈光、服裝、音效 “打破第四堵墻”
《老西藏》歷經三載,終于和廣大觀眾見面。那么,在服化道、舞臺呈現方面,這部劇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地方呢?
從舞臺呈現技術方面來說,該劇運用了LED天幕屏,延展舞臺景深,達到了拓展觀眾視角的目的。其中,在一場疏通泄洪閘的爆破戲中,LED天幕屏可謂是物盡其用。“在這場戲中,演員在舞臺上表演勞作、布設炸藥等場景。隨后,背后的屏幕上出現真實的爆破場景,虛實結合、前后呼應。”窮達說。
服化道是話劇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們能夠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營造舞臺氛圍,增強觀眾的視覺等感官體驗。因此,窮達導演在服裝上也有自己的表達。在舞臺上,觀眾們能夠看到,“十八軍”的服裝并不是嶄新的,而是充滿了破舊、臟污,有的人還會穿著不配套的上衣、褲子,有的人披著一件羊皮襖……
這是為什么呢?窮達解釋,為了導好這部戲,他閱讀了大量關于“十八軍”進藏的書籍。“他們進藏很艱苦的,不像我們現在年輕人自駕‘318’。他們是一邊修路、一邊進藏,你想想,身上的衣服怎么可能是整潔的呢?”窮達說,此次服裝設計主要體現“真實”,讓觀眾快速代入劇情。通過燈光、服裝、音效、舞臺呈現,幫助觀眾“打破第四堵墻”。
【亮點】
最動人的一幕 只有一名觀眾的演出
在訪談過程中,能清晰地感受到導演、編劇、演員、燈光等各工種對這部劇的熱誠。導演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上了舞臺,就要帶著戲!”三年時間,一千多天,他們與《老西藏》在一起。說起全劇有沒有什么“戳人”的點,窮達導演打開了話匣子。
在《老西藏》的第四幕,葉梅玲(李東升妻子)所在的文藝小分隊準備前往高海拔邊線哨所為解放軍戰士表演一臺節目。沒想到,在文藝小分隊到達山腳下時,遭遇了暴風雪極端天氣。幾個執拗的姑娘當下決定,無論如何,也要為戰士們表演節目。她們頂風冒雪向山頂的哨所前進, 在半山腰時,遇到了前來勸返的一名年輕戰士。此時,她們決定只為這一位戰士表演節目。在表演節目的過程中,懷有身孕的劉愛蓮因高反摔倒在了雪地上……
“這場戲算是一個戳人的淚點。我相信,只有演員深刻理解人物,才能表演得如此到位,一下拉近了和觀眾的距離,有了共鳴。”窮達說,總之,話劇中戳人的淚點需要演員、劇情和舞臺設計的完美結合,讓觀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和共鳴。此時此刻,在音樂的烘托下,戲劇高潮迭起,“老西藏”精神熠熠生輝。
【期許】
用藝術的語言 讓年輕人了解自己的父輩
崢嶸歲月鑄就不朽的精神。當年,以“十八軍”為主力,為解放深受封建農奴制壓迫的百萬農奴,拉開了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帷幕。在進軍途中以及之后破山修路、開荒生產、平叛和民主改革、自衛反擊戰和建設新西藏的歲月里,“十八軍”進藏部隊的前輩們和老一代進藏工作過的人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老西藏”精神。
歲月如煙,流年似水。12月15日下午,《老西藏》在西藏大劇院獻上首演。這部劇承載了太多人的感情。窮達導演如是說:“最是平凡,最動人心。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看到這部話劇,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父輩。看看他們年輕時在西藏高原上拼搏、奮斗的模樣,聽一聽他們的故事,觸摸那個歲月,讓‘老西藏’精神以最樸素的方式融入到每個人的當下生活中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