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呼喚楷模,楷模光耀時代。
色尼區是那曲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4500米,全年大風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最低氣溫零下40攝氏度。在這樣的條件下,色尼區委政法委牢記使命擔當,不懈努力奮斗,為奮進新時代征程增添了動人篇章。
近年來,色尼區委政法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強化責任擔當,創新工作思路,努力創造安全的政治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公正的法治環境,工作成績突出,被授予全國黨委政法委系統“新時代政法楷模集體”榮譽。
抓黨建鑄忠魂
抓穩定固根本
“在色尼區委的正確領導下,色尼區委政法委團結帶領政法各單位,發揮政法戰線主力軍作用,認真落實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各項措施,推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走深走實,以區域的穩定有力捍衛了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色尼區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卓嘎介紹道。
色尼區委政法委始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刻理解“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貫穿于決策、執行、監督等各方面、全過程。
卓嘎說:“基層作為社會的細胞,是社會治理的前沿,我們在方法上、機制上積極拓展視野,大膽探索,從根上抓穩定固長效。”
近年來,色尼區委政法委強化基層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作用,進一步優化整合基層工作力量,利用雪亮平臺作戰指揮,協調公安局警務聯動圈及時提供配套任務,充分結合基層“三查一會商、三本臺賬、五張明白卡”與“7+1”防控體系“雙十”工作進行無縫對接,確保問題發現在日常,矛盾化解在基層。深化“大教育、大走訪、大自查、大整改、大提升”五個環節,推廣“四議兩公開”程序,為解決糾紛及遺留問題起到了關鍵作用,長期存在的頑瘴痼疾得到了有效整治,干部精氣神大幅提振,廣大黨員干部旗幟更加鮮明、立場更加堅定,應對各類重大風險考驗的能力和信心得到極大增強。
抓服務有“溫度”
抓質效顯“厚度”
色尼區委政法委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務,讓工作實績更加有“溫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近年來,色尼區委政法委扎實推進“改進執法司法作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任務指標,延伸執法司法回頭看效能。每季度匯總整理政法各單位案件受理及辦結情況,對當事人進行回訪,確保執法司法公信力全面提升,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執法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不定期開展執法督察活動,對政法系統“三個規定”及窗口服務單位部門履職盡責情況進行監督,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夜間辦證”“綠色通道”“一窗受理”等與群眾利益最為密切的業務上來,著力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公共服務問題。
聚焦“十大民生工程”領域,提升政法隊伍監督執法力度,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完善重點地區、突出問題滾動排查機制,全方位打擊整治影響群眾安全感的盜竊、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今年以來,破獲電信詐騙案件7件,抓捕犯罪嫌疑人12人,挽回人民群眾經濟損失128萬元。色尼區委政法委持續發力,在平安建設群眾滿意度測評指標中,連續5年高達99%以上,轄區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抓品牌出實招
抓關鍵保暢通
近年來,色尼區委政法委不斷完善基層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立足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工作要求,不斷創新基層治理方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堅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在利用好雪亮平臺的基礎上,色尼區建設“色尼先鋒”“色尼數字一張圖”“誠信色尼”等信息化平臺;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提出以黨建主業、群眾主體、法治主導、社會主動、和諧主線為代表的思路,緊盯“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旗幟鮮明、大抓基層,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展示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強大優勢。
同時,以社會和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主動同群眾結親,向群眾請教,對群眾幫扶,從教育領域、信訪領域、宗教領域等多個維度延伸出“黨建引領網格化”“人大代表說事室”“政協委員說法室”等16條具體工作抓手,展現出色尼區基層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
青藏鐵路自2006年通車以來,累計貨物吞吐量達7.6億噸,運送旅客達2.6億人次,是一條經濟生命線、民族團結線、人民幸福線,同時,也是一條平安線,17年來沒發生任何事故,這離不開色尼區委政法委護路聯防辦全體同志的辛勤付出。他們常年戰斗在海拔4500米以上、空氣含氧量不到海平面50%的藏北高原。他們靠忠誠工作,把信任化為責任,把使命化為生命,挑戰極限確保了青藏鐵路的絕對安全。
色尼區委政法委護路聯防辦始終將保安全、保暢通作為天職,確定了“防暴恐、防爆炸、防事故、防破壞、無事故”的 “四防一無”目標,把一切工作和資源力量向這一目標聚焦。今年以來,累計巡線總里程達127.6萬公里,排除人員上道、牦牛沖撞網圍欄等安全隱患103起,確保了鐵路安全暢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