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初,十八軍奉命進軍西藏,數萬名將士踏上了挺進雪域高原的征途。
1931年出生的宋忠杰在西南軍區十八軍第八分校畢業后,便跟隨解放西藏的大部隊,從四川省樂山市出發,開始了漫漫進藏路。
時至今日,今年已經90歲的宋忠杰還記得,1950年3月18日,十八軍在四川樂山舉行的進軍西藏誓師大會。
宋忠杰回憶,張國華主持進軍西藏誓師大會時說:“進藏確實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農奴主殘酷壓迫之下生活,豈不更苦?人民解放軍以解除人民痛苦為己任,我們怎能眼看他們受苦而無動于衷?”譚冠三在會上說:“解放西藏我帶頭,我要去……要是我死在了西藏,就把我這把骨頭埋在西藏,我下這個決心。”在十八軍部隊領導的帶領下,戰士們士氣高漲,口號聲不斷,精神抖擻地出發了。
宋忠杰說,一路上,戰士們只記得“不怕苦”,無論遇到多么難以忍受的困難,都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只記得“不怕死”,無論遇到多么強大的敵人或危險,都有壓倒和戰勝的勇氣,關鍵時刻,毫不退縮,不惜犧牲個人生命。宋忠杰說:“十八軍進藏路上,每一公里都有一個感天動地的故事。”
進入昌都后,由于長期饑寒交迫,宋忠杰胃病嚴重無法再行軍,便留在了昌都。一邊治病一邊開展穩定群眾情緒工作的宋忠杰,在看到農奴們的生活環境時,心痛地直流眼淚。于是,他一遍一遍向群眾講解《十七條協議》的內容,鼓勵他們發展農牧工商業,改善生活。
那時,他每天都能見到群眾豎起大拇指對他說:“金珠瑪米亞古都,解放軍好,感謝共產黨!”
70年后,在歷史的長河中,十八軍不僅成為永不磨滅的番號,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回憶當年的艱難,再看看今天的西藏,宋忠杰感慨地說:“70年的巨大變化,是無數奮斗者共同創造出來的,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