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今年,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將以嚴格的舉措不斷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力實現農產品質量問題查處率達100%、監測合格率達97.5%以上的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劉祿康介紹,西藏將結合農牧業生產實際需求,加大農牧業標準制修訂工作力度,引導農產品生產主體按標生產,帶動農產品質量提升;融合推進農作物病蟲草害統防統治、綠色防控,實施化肥、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增效行動,引導農牧業生產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強化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推進工作,努力實現帶證農產品上市率達50%的目標。
同時,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整治行動,從投入品源頭把住農產品質量安全關。落實“區域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要求,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化管理。嚴格落實“雙隨機”要求,持續開展監督抽查、飛行檢查、暗訪暗查,對發現問題實施檢打聯動、行刑銜接、聯合懲戒、嚴厲懲處。目前,西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已聯合西藏自治區公安廳、西藏自治區市場監管局開展了農資打假及“瘦肉精”問題跨部門聯合飛行檢查。
劉祿康表示,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方面,將進一步明確西藏自治區、市地、縣(區)三級農產品質量監測功能定位,全年完成定量檢測5200批次。同時,力爭對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例行監測、監督抽查發現的問題溯源、查處率達100%,結案率達100%。此外,對各類巡查檢查中發現的高毒農藥實名購買、農產品生產記錄等制度落實不到位的,堅決限期糾正。特別是對監督抽查中檢出禁用農、獸藥的違法作為,以行刑銜接方式移交司法機關,堅決做到依法、從嚴、從快查處,保持打擊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落實主體誠信責任,實施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黑名單”制度,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環境。
“我廳將扎實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區)創建,引導創建按標生產、網格管理、制度健全、質量提升的示范園,輻射帶動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同時,加強綠色優質農產品認證管理和宣傳推介,全年完成150個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為全區農產品品牌創建奠定基礎。”劉祿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