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獨克宗古城單月接待游客155.68萬人次,刷新歷史單月客流紀錄。在旅游熱潮的帶動下,古城民族文化煥發出的新活力,也帶動夜經濟持續走熱,夏季的“民族團結藝術市集”吸引了超過50萬人次參與,直接帶動步行街夜市旺季月銷售額突破50萬元。同時,9月舉行的“點亮云南新‘夜’態”網絡活動吸引約1700萬網友在線觀看。

旅居新“夜”態:從“住下”到“沉浸”
“往年游客白天逛景、晚上待酒店,現在八成客人住三四天,就為體驗夜間項目。”藏族老板丹增扎西的藏式民宿,16間客房假期前便訂滿。

夜經濟推動旅居業態突破“單一住宿”局限,升級為“住宿+文化體驗+夜間社交”模式。傍晚時分,游客圍坐火塘學做酥油茶、體驗藏式禮儀,或在匠人指導下制作尼西黑陶,伴著扎念琴與藏語民謠放松身心。
這一轉變離不開社區與商戶協同。香格里拉市建塘鎮金龍社區推出“旅居創業者孵化計劃”,吸引唐卡畫師、東巴紙匠、茶藝師等入駐,形成“一院一藝、一戶一品”的院落經濟集群,既豐富游客體驗,也為商戶開辟新增長點。
“以前游客‘白天看景、晚上睡覺’,現在‘夜經濟’讓夜晚有了內容,也讓我們的生意有了新增長點。”丹增扎西笑著說。
消費新“夜”態:從“單一”到“多元”
香巴拉時輪壇城的“星空下的奇幻夜游”成為夜間消費亮點:世界最大室內立體壇城在暖光中流轉金光。非遺“夜間課堂”里,游客用礦物顏料畫迷你唐卡、用藏香泥制“擦擦”泥塑。“白天是遠觀,晚上能親手做,體驗很特別。”深圳游客李潔說,為集齊日夜景致,她特意延長行程。

藏式餐廳則撐起夜間消費的“煙火氣”,“美食+特色表演”的模式成為游客夜間聚集的新選擇。“白天逛累了,晚上圍坐在一起吃熱乎飯、看表演,感覺和當地人的距離一下子近了。”上海游客楊可說。
文化新“夜”態:從“展示”到“互動”
獨克宗古城的夜經濟更是文化“活態傳遞”的載體。藏式庭院里,主人講述轉經筒歷史與馬幫傳說;夜市甜茶鋪中,粗陶杯盛著熱茶,“慢飲慢聊”盡顯高原溫情;壇城光影秀融入納西族創世史詩、藏族民間故事,讓游客在視覺盛宴中讀懂當地文化。
“以前覺得香格里拉的美體現在白天的雪山草原,現在發現夜晚的文化互動更難忘。”游客張慧跟著攤主學揉青稞面、聽老匠人講藏銀鏨刻傳承,還參與弦子舞,“這些夜間互動,讓我真正感受到香格里拉的溫度。”

從庭院火塘飄出的酥油茶香,到壇城光影間的非遺體驗,再到夜市里的手作體驗與悠揚歌聲,夜經濟正成為香格里拉激活消費、傳遞文化的重要載體。多元“夜”態之下,古城夜晚的內容愈發豐富,香格里拉也逐步從“日間觀光地”向“深度旅居地”轉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