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震后九寨溝重現光彩 他們使用了什么新技術?

九寨溝修復前后。圖據受訪者
世界自然遺產鈣華景觀是非常典型和脆弱的自然資產,如何按照遺產保護標準解決鈣華景觀群的科學保育,是擺在人類面前的世界級難題,全球矚目。
1月18日,在第三屆天府科技云服務大會上作為重大科技成果待轉化項目發布的“世界自然遺產地鈣華演化規律與主景觀生態修復保育技術”,為這一世界難題提供了一個優秀解決方案。而也正是得益于該技術成果,我國著名景區九寨溝的鈣華主景觀在2017年遭遇地震后能順利完成修復。大會現場,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專訪了西南科技大學董發勤教授帶領的鈣華環境地質與退化保育團隊成員黨政。
為何要修復九寨溝鈣華景觀?
黨政介紹,鈣華是一種常見的巖溶產物,即陸相的碳酸鹽沉積物。在川渝、云貴地區水資源豐富的高原地帶,非常容易出現鈣華。比如四川的九寨-黃龍、貴州的荔波卡斯特遺產、廣西的石林山水都是著名的巖溶景觀。如果以地表為界限,巖溶向下發展會形成溶洞、鐘乳石等,而出露地表會形成鈣華彩池等,“其實地下和地表的巖溶體是一樣的,只是顏色看起來不太一樣。地下的顏色比較暗,而地上,尤其是黃龍溝的彩池群,顏色非常漂亮,像藍寶石一樣。”
而正是這些彩池群,使得九寨溝呈現出如夢似幻的景觀,“九寨溝被叫做童話世界,都是因為水和鈣華交相輝映的結果。所以對鈣華的修復實際上就是修復九寨的‘底子’,只有底子好了,景觀才能長存。”黨政說。
完成世界首例自然鈣華景觀修復
為了能為保護鈣華景觀提供科學有效的方案,董發勤團隊長期在巖溶地區探究鈣華演化和結構特征等一系列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對技術進行整合,最終,經過15年的協同攻關,團隊提出了鈣華遺產地完整性、原真性、生態性修復系列理論。
2017年8月8日,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多處鈣華景觀受到損壞。該團隊及時將成套鈣華生態原真修復技術成功應用于受損核心遺產點搶救中,圓滿完成九寨諾日朗瀑布搶救式生態修復和黃龍彩池群生態保育等工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自然鈣華景觀修復。
在搶救修復中,團隊實現了“以舊補舊、修舊如舊”的生態修復目的,主要通過對核心遺產點的自然生態保育與鈣華結構科學修復,加速鈣華堤的自身修復能力,提高鈣華地質體的自穩能力,遵循天然鈣華演化機制原則,復原鈣華核心遺產點原有自然景觀。
其中,對九寨溝諾日朗鈣華主景觀崖頂受損處直接保育面積達700平方米,形成有效涵養6000余平方米。基于專利研發的工法填補了世界自然遺產景觀修復技術空白,解決了天然鈣華地質體與修復體完整性、原真性的巨大難題。
為不同鈣華景觀量身“診斷”
目前,作為西南科技大學“環境健康與礦山生態修復”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核心研究隊伍,鈣華研究團隊已經針對鈣華自然退化及震損等現象,圍繞裂縫或漏斗修補、壩體邊坡修筑、灘流彩池降滲等,開發了各類鈣華體生物可再生鈣華修復材料,逐步構建了整套生態友好修復保育核心技術,技術運用領域涵蓋了鈣華修復保育基元材料、修復后期養護、修復材料及養護裝備修復工藝等整個修復保育過程。另外,團隊還基于鈣華多孔和親生物性特征,研發了河湖庫生態埂、礦山高陡邊坡過渡層等生態修復工藝和材料,并得到應用。
談到相關技術的優化提升,黨政表示,未來團隊將努力在全球拓展,通過加強合作研究,進一步在國際上推廣九寨黃龍這張“鈣華名片”。而另一方面,他們還將通過技術的不斷研發、更新,擴大相關技術群和成果包,形成更大的生態修復產業技術儲備。
“一些專家老師也給我們提了很多建議,尤其提到要加強和川內、國內以及國際上相關高校、院所的聯合研究。例如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如果我們鈣華景觀保護好了,其中的生態怎么恢復?或者生態恢復好了,景區應該怎么管理?這都需要系統性的、技術上的不斷磨練。”黨政說。
此外,該團隊還將進一步根據不同地區鈣華景觀的不同需求,對現有技術進行創新、應用,“我們四川九寨鈣華景觀處于高原高寒地帶,但去廣西,又是一種新情況。雖然說核心不變、理念不變,但還是要根據鈣華景觀的地理背景和實際需求,為它們專項量身診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取與舍:震后三年,九寨溝綠色發展的新路徑
以景推城。在九寨溝,處處可見“生態優先”的痕跡——生態擋墻間的動物通道,游客腳下的生態棧道、景區外的旅游環保法庭……[詳細] -
九寨溝地震災后重建三周年:“傷痕”已抹平 地災防控插上“科技翅膀”
除了專職護林防災員以外,景區內的每一位居民和每一戶商家都主動肩負起了防災監測的責任,群測群防的“人防”體系已經完善。“因為九寨溝是我們的家,保護好這片土地是每個人的義務和愿望。[詳細] -
震后三年 九寨溝全域旅游的變奏曲
建設‘快進慢游’旅游新格局,將從根本上解決旅游可進入性差、大交通成本高、旅游收益低等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這也正是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的應有之舉。[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