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果洛州: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堅實
近日,生態環境部官網發布關于命名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公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地處三江源腹地的果洛州素有“雪域凈土、秘境果洛”的美譽,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功能區,也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扎陵湖鄉勒那村,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生態管護員在扎陵湖邊撿拾垃圾。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據了解,近年來,果洛州緊盯高站位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目標,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步伐堅實成果斐然。完成國土綠化94.7萬畝,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8.6%以上,在青海省名列前茅。十年來,累計修復草原面積276.35萬公頃,生態環境得到治理恢復,三江源核心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態服務功能不斷鞏固。數萬牧民搬離三江源核心區遷入生態移民村,累計發放生態補償資金50多億元,核減超載牲畜50余萬頭(只)。1萬余名牧民成了生態管護員、吃上了“生態飯”,人均年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牧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生態畜牧業轉變。

果洛州瑪多縣境內拍攝的星星海(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宋忠勇 攝
同時,果洛州不斷健全配套制度,編制完成生態文明建設、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規劃方案。制定《果洛州全面加強自然保護區管理的實施意見》《果洛藏族自治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規劃(2023—2035年)》,印發《果洛州“三線一單”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建立了空間布局、污染物排放、環境風險防控、資源開發效率的約束控制體系。率先在青海省完成兩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的21個信訪舉報案件辦結、12項反饋問題整改銷號,黃河警示片、黃河“體檢”、省級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等問題整改均有序推進。2019、2020、2021年果洛州連續三年在青海省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被評為“優秀”。

秋日的冬格措納湖(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宋忠勇 攝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果洛州以“非遺+”實踐路徑走好新時代文化生態系統性整體性保護之路。自2014年國家級格薩爾文化(果洛)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以來,果洛州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得以孕育發展的文化和自然生態環境進行整體保護。依托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等國家戰略,將其與保護實驗區整體工作緊密銜接,推進以格薩爾文化為核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人文環境和自然生態環境的整體性保護。培育了小微企業、傳統工藝扶貧基地、“青繡”工坊、民間藏戲團等,通過非遺產業化助力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在果洛州久治縣境內拍攝的年保玉則(無人機照片)。新華網 宋忠勇 攝
果洛州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羅桑剛登說:“未來,果洛州將以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為抓手,高效統籌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優化發展路徑、改進工作方法,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做好‘中華水塔’守護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情滿黃河|青海:扛起源頭責任 守護大河安瀾
黃河流經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境內有黃河源頭“姊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它們是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地、補給地,也是國家重要的濕地生態功能區,生態地位至關重要。[詳細] -
青海省果洛州:讓“地球之腎”常葆生機與活力
2021年以來,久治縣委縣政府積極籌劃、科學選址,利用上海援建資金建設觀光棧道項目,總投資49.95萬元,主要鋪設木棧道700米,建設木質觀景平臺200米。自2016年以來,經過7年的修復保護,濕地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詳細] -
青海省果洛州:肩扛“源頭責任” 構筑江源生態安全屏障
果洛州牢記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源頭責任”扛在肩不放松,完成黑土灘治理5.8萬多公頃、退化草地改良8.7萬多公頃等一系列三江源生態保護和修復任務,使得當地草地植被綜合覆蓋度達到62%。[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