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力量促振興 大美阿壩再出發
金融支持九寨溝縣雙河鎮羅依現代生態休閑農業產業園區發展。圖片由人行阿壩州分行提供
金融機構在“中國古羌城”開展金融知識宣傳。圖片由人行阿壩州分行提供
金融支持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項目綜合治理。圖片由人行阿壩州分行提供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素有“川青咽喉”“熊貓家園”之稱,是全國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壩州成立70年來,各族人民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精耕細作,走出了一條跨越發展之路:全州經濟總量從1953年的0.24億元,躍升到2022年的462.5億元,從水電崛起到旅游騰飛,阿壩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金融“血液”在經濟脈動中奔涌不息。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推動阿壩州融入國家戰略,加快建設國家重要清潔能源基地、國際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州金融業緊跟經濟建設和社會民生需要,在“黨委總攬、政府主導、人行推動、部門聯動、金融機構參與”機制引領下,不斷拓寬金融支持領域、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履行金融職能擔當,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地貢獻金融力量。
靶向發力 用好貨幣政策“指揮棒”
金秋時節,秋高氣爽,豐收的喜悅洋溢在阿壩大地,放眼望去,在鄉野之間、黃河之畔、國道之旁……金融“活水”支持實體、賦能產業、滴灌主體,展現出“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火熱景象。
多年來,阿壩州金融業把講好“普通話”“專業話”和“地方話”作為貫徹落實政策措施的重要“法寶”。持續執行穩健貨幣政策,通過“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爭取新量、政策傳導有特色”的貨幣信貸工作思路,保持融資總量合理適度增長,支持全州實體經濟增長。截至2023年7月末,阿壩州各項貸款余額532.8億元,是2013年同期的3倍。
圍繞阿壩州建設“一州兩區三家園”目標,中國人民銀行阿壩州分行(以下簡稱“人行阿壩州分行”)緊扣構建“6+N”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5+N”生態工業、“1+6”現代服務業產業新體系,引導全州7家銀行機構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創新再貸款“+金融精準扶貧貸款”“+鄉村振興示范基地”“+民營小微企業貸款”“+產業帶動貸款”“+綠色產業貸款”等模式,加大對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孕育出一片片產業“新花”。
截至2023年7月末,阿壩州再貸款余額20.2億元,支持帶動2.2萬戶農戶和產業主體發展;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在州內擴面上量,撬動碳減排、交通物流、科技創新等領域貸款4.8億元。
紓困解難 打好民營經濟“攻堅戰”
民營經濟不僅是創新創業創造的重要主體,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近年來,為給民營經濟發展提供“沃土”,阿壩州持續深化民營小微金融服務,開展“貸動小生意、服務大民生”專項活動,創新啟動民營小微金融服務“融資增量擴面、融資輔導培育、減負降成本”專項行動,確定并逐步擴大金融支持重點商圈范圍,建立人行、銀行、市場監管共同參與的“一圈三街長”分片包干工作機制,著力破解民營市場主體融資困境。
“感謝銀行的資金支持,斯古拉文旅城完成改造升級后,可以滿足近1500人觀看演出,生意越來越好。”小金縣斯古拉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說。該項目是四姑娘山創建國家5A級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省級文旅融合示范項目。
得知斯古拉文旅城項目融資需求后,人行阿壩州分行將其納入融資輔導重點培育企業名單,與小金縣委、縣政府通力合作,由當地農村信用社作為主辦銀行機構,推動創設1000萬元中小微企業貸款分險基金,助力項目獲得融資。據了解,該項目已輻射帶動周邊民宿餐飲經營主體1000余家、旅游業從業人員近萬人。
在提供貸款支持的同時,阿壩州銀行機構持續優化利率定價,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作為民族醫藥定點生產企業,近年來,我們享受了優惠貸款利率和2.88%的財政貼息支持,特別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金融支持不斷檔,真的十分感謝。”九寨溝天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黎彪說。
“九寨溝天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主營原料藥和中成藥的研發、生產、銷售等業務。為支持本土醫藥企業發展壯大,我們為企業發放了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產供應貼息貸款,貼息后實際利率低于3%。”中國農業銀行汶川縣支行客戶經理介紹。在低成本資金助力下,該企業為漩口工業園區群眾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
截至2023年7月末,阿壩州民營經濟貸款余額166.3億元,比年初增長10.2%;小微企業貸款利率3.8%,同比下降1.4個百分點。
精準幫扶 織好鄉村振興“錦繡圖”
阿壩是紅軍長征經過人數多、駐留時間長、自然條件極為艱苦的革命老區之一,紅色基因在這片大地上傳承。這里也是脫貧攻堅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鄉村振興的“重頭戲”。人行阿壩州分行心系紅色大地,帶領全州金融機構為農牧民群眾謀發展、辦實事,助力鄉村振興,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茂縣花椒全國馳名,合作社通過收購農戶的花椒,加工包裝后,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但收購期間墊資較大,這全靠金融支持。”茂縣六月紅花椒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當地農村信用社運用再貸款向合作社發放貸款1200多萬元,支持帶動4000多戶花椒種植農戶發展。
在前幾年的金融精準扶貧中,人行阿壩州分行推動構建了正向激勵、反向約束和適度容錯工作格局,加強金融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的有效融合。在機制引領和要素保障下,阿壩州銀行機構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6.13億元。同時,以支持產業發展為突破口,創建金融精準扶貧基地106個,累計投放貸款28.52億元,有力助推全州13個深度貧困縣“摘帽”、606個貧困村退出、10.34萬戶貧困戶脫貧。
持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阿壩州金融業立足實際,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補齊農村發展短板,推動阿壩州鄉村全面振興。
紅原縣是阿壩州唯一的純牧業縣,也是黃河上游主要支流白河的發源地。走進紅原縣牦牛現代農業園區,藍天白云之下,草原一望無際,隨處可見悠然吃草的牦牛和藏綿羊。為支持該園區發展,當地金融機構創新開展“保險+信貸”合作模式。保險機構為園區內24.5萬頭牦牛提供牦牛保險,銀行機構以牦牛保險為保障,為牧民提供貸款支持,園區內2378戶牦牛養殖戶共獲得貸款9500多萬元。此外,保險機構還向參保牲畜提供電子耳標、防寒背心、過冬草料和暖棚等。
“牦牛養殖面臨疾病等風險,現在有了牦牛保險,有效降低了損失。”紅原縣一位牧民說。
紅原縣牦牛現代農業園區是阿壩州金融業立足產業興旺、發揮金融支持帶動作用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阿壩州金融業圍繞“6+N”現代高原特色農牧產業,錨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農業園區和致富帶頭人“三類主體”,積極探索符合阿壩州發展實際的金融支持模式。
截至目前,阿壩州金融業累計為449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30.6億元,為30個省、州級現代農業園區累計發放貸款15.4億元。推進牦牛、生豬和蔬菜等價格指數保險,推出以保單為質押的“興農貸”等信貸產品,已累計投放相關貸款超過1.22億元。
立足優勢 繪好綠色金融“山水畫”
若詩若畫若爾蓋——位于阿壩州西北部的若爾蓋濕地,是我國三大濕地之一,被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鄉村振興戰略啟動以后,若爾蓋縣被納入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如何兼顧產業發展和生態保護?建設生態美麗、和諧幸福、富裕小康“三家園”成為破題關鍵。
為此,阿壩州金融業從挖掘生態資源價值,破解生態經濟發展無資產、抵押難的困境出發,推動金融機構探索“綠色保險+政府+信貸+企業+專業合作社(牧民)”五方協作“多贏”模式,支持當地農牧民走上生態致富路。
若爾蓋縣降扎鄉茍繞村的快速發展便是其中的代表。2021年,中國農業銀行若爾蓋縣支行為茍繞村辦理全州首筆專門針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強村貸”200萬元,幫助村集體開發溫泉資源,從傳統放牧轉為依靠旅游資源發展,減少過度放牧對草甸、濕地的破壞。去年底,茍繞村村集體總收入達600萬元,全村人均年分紅達6000元,與5年前相比,收入增長近5倍。
汶川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甜櫻桃果肉肥厚、味甜鮮美,已成為阿壩州特色水果品牌。位于汶川縣高半山的九耕農業是甜櫻桃標準化種植龍頭企業,公司利用地力修復平衡營養,提升櫻桃品質,實現綠色有機種植,保證果品價格,但面臨成本增加、市場風險加大的挑戰。
“汶川建行依托品牌價值形成的現金流和科技屬性,為我們提供了70萬元‘科技易融’貸款,享受財政貼息。同時在合同里約定,如果公司沒有按照綠色有機標準種植,沒有對農戶形成較好的綠色帶動力,就無法再享受優惠貸款利率。”九耕農業負責人劉明清介紹,現在公司已帶動周邊8戶種植大戶開展綠色有機種植,甜櫻桃的價格提升了,接受綠色種植的農戶也越來越多,公司也在進一步拓展綠色種植規模,希望更多農戶參與進來。
除了信貸支持,保險在助力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阿壩州保險機構于2022年試點承保黃河流域天然草場323.5萬畝,為5876戶牧民提供風險保障4851.8萬元,為牧民牲畜適度放養提供了空間。
多年來,阿壩州金融系統在深化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以“兩山”理念為指引,立足資源稟賦,加強與發改、經信、環保等政府部門合作,構建“綠色發展紅黑名單”數據庫,促成融資對接。人行阿壩州分行推動郵儲銀行率先實現1.3億元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阿壩成為全省首批落地該項工具的四個市(州)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末,阿壩州綠色貸款余額161.4億元。
聚焦關鍵 建好信用體系“基礎樁”
“我們村現在是A級信用村,馬爾康市農村信用社給村上97戶信用戶發放了信用貸款,將信用變成了‘真金白銀’。”馬爾康市卓克基鎮西索村有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阿壩州積極探索符合實際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路徑,推動州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印發《阿壩州深化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方案》,構建州發改委、人行阿壩州分行和州鄉村振興局“三牽頭”工作機制和州、縣、鄉、村聯動體系,積極探索開展“信用縣”創建,推動信用農牧業產業園區、誠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鄉(鎮)村、信用戶創建,為持續鞏固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打好信用“基礎樁”。
“我們結合阿壩州鄉村資源和產業特色,圍繞‘三家園’建設等重點,探索開展‘信用縣’創建,分類開展信用農牧業產業園區、誠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鄉(鎮)村、信用戶創建。”人行阿壩州分行征信部門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州174個鄉鎮、1090個行政村已實現信用評定全覆蓋,為4078戶誠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信13.6億元,為評定的12.9萬戶信用農戶授信97.7億元,并推動若爾蓋縣探索開展全省首個“信用縣”創建。
在有效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同時,阿壩州緊緊抓住“用信”關鍵點,創新推出系列基于生產經營“信用軟實力”的特色信貸產品,為全州涉農主體發展產業提供信用貸款約18億元,對標信用評定結果,落實利率優惠、減費讓利等措施。“十三五”以來,阿壩州涉農信用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下降4.5個百分點,1.55萬個涉農主體享受服務費用減免1300多萬元。
“這幾年,我們堅持將‘誠信’貫穿到全村發展的全過程,推行‘信用積分管理’,信用變成了村里的‘硬通貨’,群眾的守信意識更強。”松潘縣川主寺鎮八十溝村黨支部書記那戈交說。
近年來,在“三牽頭”“四聯動”機制體系下,阿壩州多地將信用評定創建與評先爭優、集體分紅、移風易俗等鄉村治理工作融合推進,促進農牧民群眾的信用無形資產有效轉化為“真金白銀”的發展資金,“拿得到”的減費讓利讓全州19萬余戶農戶切實感受到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價值所在,逐步從追求“信用增值”向深挖“誠信價值”轉變,引領形成良好的鄉村治理新風貌。
改善支付 做好普惠民生“必答題”
改善農村支付方式,滿足農村多層次支付結算需求,對于加快農村地區資金流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阿壩州深入推進農村地區支付環境建設,促進農村普惠金融提質升級,解決農牧民群眾辦事遠、辦事難的問題。
“我們把銀行在鄉村的助農取款點和郵政物流網點進行整合,設立‘互聯網+政務+金融+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真正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金川縣有關負責人說,目前金川縣已完成24個偏遠農牧民鄉村綜合便民服務站建設,共辦理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68個、金融業務1000余件、郵政寄遞500余件、政策解答1500余人次。
目前,阿壩州共建成農村助農取款服務站點1907個、綜合服務示范站點161個,實現對1090個行政村的全覆蓋,滿足老年人在家門口取款、轉賬、繳費、殘損幣兌換等基礎金融服務需求,服務站點還加載了農村產業主體結算、供應鏈金融服務、購銷一體等普惠便民服務。
為推動移動支付在旅游、交通、購物、校園、醫療等領域的場景建設,阿壩州金融系統不斷豐富完善移動支付使用環境,為游客及社會公眾提供便捷、高效、多元化的移動支付體驗。人行阿壩州分行協調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與當地商務局協作,持續開展移動支付消費券發放活動,優化移動支付環境,提升市場消費活躍度,發揮消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截至8月末,阿壩州累計發放消費券3226.4萬元,帶動交易金額13482.63萬元。
圍繞改進適老服務,阿壩州推動銀行機構積極進行支付機具適老化改造、網點適老設備配置、上門辦理業務等。針對部分老年人對電子產品接受慢、操作難的實際,堅持傳統支付服務與移動支付服務相結合,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特約商戶,加強綜合服務示范點位建設,在農村支付服務變得更加便捷的同時,兼顧老年群體支付服務需求。
新時代呼喚新金融。未來,阿壩州金融業將繼續圍繞“一州兩區三家園”戰略部署,搶抓發展機遇,發揮區域優勢,結合“一屏四帶”戰略布局,持續優化“東南綠色經濟、東北文化旅游、西北草原特色、西南清潔能源”的金融服務能力,突出區域金融特色,以金融“妙筆”為阿壩高質量發展增彩添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四川省阿壩州首家金融糾紛調解工作室落地九寨溝縣
近日,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首家金融糾紛調解工作室在九寨溝縣人民法院成立。[詳細] -
走村入戶的“格桑花” 她讓藏族群眾感受到金融服務的便捷
“哈姆,謝謝你又來幫我們。”5月31日,中國建設銀行四川阿壩分行營銷主管呷西哈姆剛走進阿壩州馬爾康市市民嘎都爾甲和王英香的家門,老兩口就親切招呼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