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筆囊謙】“北京‘曼巴’是我們的救命恩人”
早上10點多,一位藏族老人帶著哈達和錦旗來到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人民醫院,緊緊抓住院長岑強的手:“才措現在恢復得很好,謝謝北京的‘曼巴’(藏語意為醫生),你們是我們一家的救命恩人,給了我女兒二次生命!”說完,老人鄭重地將哈達獻給這位來自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的援青干部。
時針撥回到2022年11月16日下午,24歲的才措匆匆忙忙來到醫院,“右下腹很痛,還有嘔吐和腹瀉,我是不是闌尾炎啊?”她捂著肚子,向醫生描述病情。
詳細查體、詢問病史,外科接診醫師日扎越檢查越心驚:“不是闌尾炎,可能是白塞病,這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日扎作出診斷,立刻安排才措住院,進行腹部CT檢查后發現還存在腸穿孔,白塞病合并腸穿孔在囊謙縣屬首例。
當天下午4點多,才措神志淡漠,處于感染性休克狀態……一場生死救援開始了。
在多學科專家討論會上,援青干部和本地醫生緊急研判病情,發現擺在眾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立刻手術,但囊謙缺乏治療該種疾病的經驗,沒有先例能夠參考;二是轉院到省會西寧,但路途遙遠,病人耽誤不起。
怎么辦?病人家屬滿臉淚水:“我們相信醫院,相信北京‘曼巴’,我們哪兒也不去,就在縣醫院治。”家屬的信任給了醫院莫大的信心和力量,院長岑強拍板立即準備手術。麻醉、開腹探查、抽吸膿液、修補縫合……經過醫生團隊的通力醫治,才措各項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初步實現轉危為安。
11月28日,才措出現嗜睡、失血性休克等癥狀,隨即被轉入重癥監護室。不能讓年輕的生命之花就此凋零,但一系列棘手問題亟待解決:是否需要二次開腹止血?是否存在播散性血管內凝血?下一步如何治療?對囊謙縣人民醫院來說,這個病例太復雜,疑難程度太高,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
時間就是生命。岑強趕緊向后援醫院求援,請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組織相關專家進行遠程視頻會診,重癥醫學、外科、消化內科、風濕免疫、血液內科的會診專家在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通過一條網線,反復研究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在兩所醫院的共同努力下,才措終于脫離生命危險,病情逐日改善并順利出院。才措的成功救治是北京援青隊伍為當地醫療機構注入強大動力的縮影。自北京援青“組團式”醫療隊進駐囊謙縣人民醫院以來,西城區與囊謙縣兩地共建合作緊密度不斷提高。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廣外醫院、北京市第二醫院的支持下,目前,當地同胞在心腦血管病、骨關節病、內分泌及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療等方面獲益明顯。
“援青從來不是一個人、一批人的任務,我們的目標是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讓高原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更高質量、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岑強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三江源頭 京玉情深】趁著年輕想做一點事
“在來玉樹之前,我跟孩子約定,要在新環境中盡快成長起來。希望通過我個人的努力,為玉樹醫療事業的進步添磚加瓦,為北京援青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給后來人、也給我女兒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曹陽月說。 [詳細] -
【三江源頭 京玉情深】杜紅旗:發揮專長,為對口援建貢獻力量
2022年7月,時任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住房公積金貸款中心副主任的杜紅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作為北京援青干部人才的一員,來到了玉樹州開始了為期三年的援建工作。[詳細] -
【三江源頭 京玉情深】按需幫扶,助“苗”成長
立足玉樹州教育發展現狀,結合精準幫扶、精準施策方略,第五批北京援青教育團隊一行6人來到了玉樹四中開展支教工作。[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