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說甘孜】來自太陽部落的獨特技藝:用羊毛和牛奶做帽子
石渠縣地處高原,光線強、溫差大,被譽為太陽部落。為了遮擋紫外線和避寒,當地居民都有戴帽子的習慣,也衍生出獨特的帽子制作技藝。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女士帽子有大大的帽檐,人們稱其為夏姆卡德;男士帽子相傳是從格薩爾王時期流傳下來的,造型前平后翹,其獨特的“腰”周圍以紅絲線做裝飾,戴上極為英氣,被稱作阿瓊洞羅。
夏姆卡德、阿瓊洞羅的制作技藝代代相傳,是石渠縣服飾文化的代表,分別被列入州級、縣級非遺項目。它們的制作過程極為復雜,要用到羊毛、白平紋布、黑布、緞面、紅絲線、呢子、竹圈、皮條帶等多種材料。
首先,匠人精選羊毛制成羊毛氈,再把羊毛氈放在木質圓形模具上,用牛奶、白糖、牛膠等調和的液體浸濕,再壓制成型,然后是給帽檐鑲邊……制作一頂女士帽子需要2到3天,男士帽子更為復雜,需要5到7天。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佩戴夏姆卡德和阿瓊洞羅的情況逐漸減少,但在節慶、婚嫁等重要場合,這些傳統帽子依然是必不可少的配飾。
2021年,石渠縣藏族服飾行業協會成立,隨即召集當地技藝熟練的匠人,開設康巴服飾配飾傳習所,面向甘孜州18個縣(市)招收學徒,傳授夏姆卡德、阿瓊洞羅的制作技藝。四郎翁須是阿瓊洞羅的傳承人,他希望將這項古老技藝傳承下去,“讓越來越多的人對非遺保護有更新的認識?!?/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趣說甘孜】“花式”非遺游戲蘊藏民間智慧
在四川省基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長大的人,都玩過兩種特別的游戲——擲骰游戲、藏棋珠第。2021年,“擲骰”和“藏棋珠第”一起被評為了第七批甘孜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詳細] -
【趣說甘孜】道孚馬具技藝延續匠心傳承
選料、畫線、裁切、縫制……在道孚縣鮮水鎮朱倭村村民多吉太的手中,牛皮、木料和金屬巧妙組合到一起,變成一副副精美的馬具。[詳細] -
【趣說甘孜】唱起“頂毪衫”山歌 阿哥阿妹情意長
“‘頂毪衫’是研究嘉絨民族傳統婚俗習俗、嘉絨文化與歷史的重要依據?!钡ぐ涂h文化館館長蘭坎布介紹。2008年,“頂毪衫”山歌還被收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