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源頭瑪多生態畜牧業助牧民收入逐步提高

圖為瑪多藏羊。瑪多縣委宣傳部 供圖
記者6日從青海省瑪多縣委宣傳部獲悉,地處黃河源頭的瑪多縣通過生態畜牧業發展,當地牧民群眾收入逐步提高,草地生態環境也持續好轉。
瑪多,藏語意為“黃河源頭”,位于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縣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青海省海拔最高的縣,生態地位突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態屏障。瑪多縣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的核心保育區之一。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瑪多曾是全國牧業首富縣,全縣不足6000人擁有近70萬牲畜。
瑪多縣縣長索南卻旦介紹,瑪多地處黃河源生態保護區核心區,長期以來,畜牧業一直是該縣的主導產業、基礎產業,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穩定牧民增收的主要抓手。自2008年果洛州啟動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工作以來,瑪多縣立足畜牧業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了以瑪多藏羊主導產業為主,牦牛養殖、飼草種植、農畜產品初加工銷售為輔的發展模式,并取得了良好效益。
“2021年,我們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2億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5.8元,同比增長9.3%。同時全縣通過采取以草定畜、禁牧減畜、劃區輪牧、分群飼養、種養結合等多種方法,極大地減輕了草場壓力,群眾保護和管理草場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在此基礎上,結合三江源生態修復工程,大力推進黑土灘(坡)綜合治理和飼草種植業,草原生態環境惡化勢頭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全縣天然草場綜合植被蓋度為56.3%,較上年增加0.17個百分點。”索南卻旦說。
索南卻旦表示,隨著全縣生態畜牧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加之在生態畜牧業產業化養殖基地的示范帶動下,全縣牧民群眾對發展生態畜牧業信心逐漸增強,入社積極性顯著提升,有力推動了全縣生態畜牧業的發展。同時,牧民群眾收入逐步提高,通過生態畜牧業發展,入社牧民收入實現了穩步增長,合作社分紅逐年增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青海省瑪多縣暢通銷售渠道助牧民增收
(記者 孫睿)記者17日從青海省瑪多縣委宣傳部獲悉,為使黃河源頭牧民增收致富,該地區政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暢通銷售渠道,解決了當地牧民“急愁難盼”問題。[詳細] -
青海瑪多“白珍珠”讓百姓錢袋鼓起來
瑪多藏羊是黃河源頭瑪多縣的特產,被當地人譽為“白珍珠”。草地型藏系羊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特有品種,具有適應性強、體格大、生長發育快、羊毛品質佳等特性。[詳細]

中國西藏網微博
中國西藏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