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江河源頭”青海多措并舉維護河湖健康
圖為衛星遙感監測的青海水系。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供圖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中新網記者從青海省水利廳獲悉,作為長江、黃河發源地的青海省,扛起“源頭責任”、履行“干流擔當”,著力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持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省用水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不斷提高,水功能區水質穩中向好。
據中新網記者了解,《青海省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將于2020年4月1日起全面施行,同時,該省印發了《青海省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節水工作的目標任務、重點行動、責任措施等內容,并新增、細化和調整了18個行業58類產品用水定額,通過定額倒逼用水戶節約用水,充分發揮定額在強度控制上的約束和引導作用。
圖為衛星遙感監測的水系。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供圖
青海省水利廳廳長張世豐表示,該省積極開展地區和重點用水企業年度用水計劃、取用水臺賬、計量設施等的監督檢查,建立了19個國家級和237個省市州級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強化其取用水計量管理和在線監控。
此外,青海還按照分級管理權限,開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節水評價,強化規劃編制、建設項目立項、取水許可中節水有關內容和要求,從源頭上把好節水關。嚴格叫停節水評價不合格的項目。
張世豐表示,未來,將抓河湖監管,維護河湖健康。如深入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全面監管“盛水的盆”和“盆里的水”,從過度干預、利用河湖資源向調整人的錯誤行為,讓河湖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
同時,全面劃定河湖管理范圍,明確管理保護邊界;編制重點河湖岸線利用規劃,落實河湖空間管控要求。鞏固河湖“清四亂”成果,加強河道采砂綜合整治,推動河道砂石資源科學有序開發,嚴厲打擊非法采砂。
圖為青海境內星羅棋布的水系。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供圖
圍繞“合理分水”,青海提出抓好湟水生態流量和水量分配試點,強化小水電站生態基流保障和水資源監管能力建設。科學核定主要領域用水指標,逐步建立覆蓋主要農作物、工業產品和生活服務業的先進用水定額體系,作為約束用水戶用水行為的依據,使節水真正落地。
“今日節約水資源,明朝迎來幸福河。”張世豐說,要深入貫徹“節水優先”方針,全面實施節水行動,全力建設節水型社會,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監測顯示:長江、黃河、瀾滄江水源水質持續十二年達優
監測顯示,2019年長江、黃河、瀾滄江境內水質優良率均為100%,至此,從2007年以來,上述中國三大河流水源水質已持續十二年達優。[詳細] -
青海湖流域水質持續多年為優 多項指標向好
2018年全省地表水整體水質穩中向好,其中青海湖流域水質狀況為優,流域水資源、森林郁閉度等多項指標呈增長態勢。至此,2010年至2018年,青海湖流域水質優良穩定,生態環境趨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