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10月24日,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組織西藏基層干部學習參觀團先后走進海淀區京西稻保護性種植區、豐臺區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等地,聚焦鄉村振興主題,了解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特色產業發展及數字化賦能的產業路徑。
秋風送爽,稻穗低垂,隨風搖曳。在曾是清代皇家御田的北京市海淀區上莊鎮京西稻保護性種植區,來自林芝市波密縣的40名基層干部沿木質棧道近距離觀察豐收的稻田,也在文化走廊掃碼,了解京西稻的歷史脈絡與特色優勢。

圖為西藏基層干部學習參觀團成員對豐收的稻谷愛不釋手,連連拍攝 攝影:王茜

圖為西藏基層干部學習參觀團路遇進行研學的北京學生 攝影:王茜
“從康熙年間的皇家御稻,到如今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京西稻3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農業文化遺產傳承的生動樣本。” 種植區相關負責人的講解讓參訪團成員頻頻點頭,“‘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統’早已獲評了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京西稻核心種植區也相繼榮獲‘中國美麗田園’‘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等稱號。”

圖為西藏基層干部學習參觀團成員央青反復摩挲著沉甸甸的稻谷 攝影:王茜

圖為西藏基層干部學習參觀團參觀文化走廊 攝影:王茜
大家仔細觀察田間稻子的生長狀態,詢問稻品種選育、品質保障的技術。雖然了解到此稻種并不適合西藏種植,但大家依然積極咨詢相關等信息,尤其是談及京西稻對鄉村振興的帶動作用。負責人介紹,京西稻全區種植面積約2000余畝,產量約110萬斤,其中70%位于上莊鎮。部分區域引進了無人農場數字化綜合管理云平臺等先進技術,除了農業生產,同時還依托京西稻作文化系統,積極開發科普研學、親子體驗、鄉村旅游等項目,聯動周邊民宿飲食,打造“農業+文旅”融合業態。這一產業融合案例讓來自波密鄉村的干部們深受啟發,大家都認為應該好好挖掘本地特色資源、做好產業鏈條的延伸。

圖為西藏基層干部學習參觀團參觀花卉交易中心 攝影:王茜
下午,參訪團一行前往北京花卉交易中心、世界花卉大觀園。在交易展廳內,各色鮮切花、盆栽植物與園藝衍生品琳瑯滿目,交易中心講解員介紹了該中心的市場定位與商品特色:作為華北地區重要的花卉集散地,這里匯聚全國 800 余個花卉品種,既涵蓋云南玫瑰、康乃馨等主流花材,也培育推廣多肉植物等特色品類,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求。而最讓人佩服的,還是交易中的數字化交易平臺及其完整的產銷供應鏈,通過鮮花拍賣系統,多地花材可實現 “次日直達”。參觀團成員購買了喜歡的花種,紛紛盼望能借鑒其成功經驗,讓波密的特產更好走向全國市場。

圖為西藏基層干部學習參觀團成員參觀花卉市場 攝影:王茜

圖為西藏基層干部學習參觀團參觀花卉產業數據中心 攝影:陳玲玲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參觀團成員結合家鄉實際,暢談心中期望——這便是這次學習參觀之旅的意義所在——讓大家將所見所聞轉化為對家鄉發展的思考,也讓大家對鄉村振興充滿信心。(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